历史,总会在时间长河的关键节点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常州的万亿之路,是改革开放壮阔全景的生动缩影。常州国家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成立32年来,一路爬坡过坎、不断壮大。其间,有奋进的诗,有激昂的歌,有必解、难解但最终解开了的题。
32年来,常州高新区面积从5.68平方公里扩大至508.91平方公里,下辖1个省级开发区和5镇5街道,人口也从当年的不足1万人,增加至90.29万人。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144亿元。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累计达158亿美元。“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在“创新、开放、大气、包容”的高新区精神指引下,常州高新区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全面落实“532”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三大工程”,着力打造“六张高新名片”,连续四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强基 产业提质跑出发展“精气神”大运河常州段由奔牛九里入境,一边哺育了璀璨的运河文明,另一边开阔的土地上,“两特三新一智能”六大主导产业拔地而起。比亚迪常州基地,焊接车间火花四射、工业机器人挥舞手臂、生产线轰鸣声不绝于耳……经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工艺后,每分钟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从这里下线,“驶”向全球。2023年,比亚迪常州基地产值超440亿元,产量突破30万辆。以比亚迪、北汽重卡等整车企业为引领,相关链上近3000家企业共同构筑起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千亿产业集群的磅礴之势。今年上半年,全区“两特三新一智能”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549.2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545.6亿元,增长7.4%。
走进梅特勒·托利多(常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车辆衡产品制造车间,生产线上的21道工序自动化运行,1万多平方米的车间内安装了空调和新风系统,智能高效、舒适整洁的工作环境,让车间成为全省首批示范智能车间。作为常州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梅特勒·托利多先后在常州高新区投资建设了3家工厂,年销售额从1988年的870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37.11亿元。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区PO总裁唐良表示,企业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矢志不渝推动技术创新,做大做强。32年来,以产业立区的常州高新区,将改革融入血脉的成长基因,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大潮里,梅特勒-托利多的扩张裂变正是产业发展的缩影,并生动讲述着高新区对外开放、深入融入全球“朋友圈”的故事。当前,常州高新区正全力建设新能源之都核心区,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4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7家,数量均居全市前列。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在常州高新区设立了超2100家外资企业,其中3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投资了52个项目,数量居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区8个省重大项目全部实现开工;新增入库项目28个,完成年度目标的112%;新开工项目19个,竣工项目11个。共招引优质项目78个,总投资505.1亿元,同比增长11% ,以重大项目奋力托举万亿之城的“质”与“量”。新质生产力加速奔腾的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何以走向集成、何以走向创新,何以从“苗圃”走向“森林”的高新实践——一篇优化各类创新、人才、资金、营商环境等要素的系统“文章”在不断完善,高新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城区前三。今年,常州高新区持续完善“三招三引”联动机制,充分运用“前置”“并联”“容缺”等创新举措,常态化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备即发证”;加快建设“五个一万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完善重大生产力布局。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着力培育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懂得产业、舍得投入、等得花开”,聚力营造“厚积薄发”的产业环境、“草木蔓发”的创新环境、“千帆竞发”的实干环境,努力为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勇挑大梁、多作贡献。
活水 科技创新激荡动能因开放而生,因产业而兴,因创新而强。“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之路上,常州高新区加码投入创新资源,激活创新“第一动力”。32年来,常州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7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68.8%。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达9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71家、院士工作站5个,区规上高企研发机构覆盖率达86.4%。
抢占新风口,合成生物北有天津南有深圳中有常州的格局,未来可期。快马加鞭布局的新质生产力项目——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成为最新的一张名片。常州高新区作为全市合成生物产业主要承载地,目前已集聚合成生物企业(项目)40家,占全市总数的50%。今年以来,南师大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获批江苏省合成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新落户赛桥生物、中合基因等优质项目14个,目前还有多个项目在谈,致力于打造国内知名、长三角一流的“合成生物港”,力争2027年全区合成生物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其列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常州高新区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离不开深度挖掘、精准施策、资源链接多管齐下的灌溉。目前,全区拥有独角兽企业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7家、瞪羚企业164家,126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入库评价。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常州高新区积极探索“一平台一产业”模式,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天合光能与复旦大学共建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4家重点平台接连在国家级重点课题、新产品研发、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实验开发、再到应用推广的全链条创新生态。越来越多“从0到1”“从1到N”的核心技术成果走出实验室,促进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蝶变 一座新城加速崛起“一年打好基础、三年基本成型、五年展现风貌”,城市北翼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座新城正加速崛起。“内外兼修建好常州高铁新城,塑造更显气质的城市形象”,是常州高新区全面深化改革路上的目标之一。新龙湖畔,塔吊林立。已建成的高新广场、领航大厦等,正在加速建设的星耀城、科创水镇二期等载体,刷新着城市天际线;熙熙攘攘的常州高铁北站,与常泰长江大桥、常州港、沪蓉高速、江宜高速、常州奔牛国际机场、常州地铁1号线、龙江路高架北延接常泰过江通道等,共同构成了不断放大辐射区域的交通网络;更多企业总部、功能总部和头部机构向这里聚集,今年以来已深度对接服务24个重点项目,在建及拟建重点项目31个、投资总额约226亿元……常州高铁新城正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承载起打造全市“跨江融合桥头堡”的殷切期盼。这个新学期,新建成的局前街小学新龙湖分校将迎来第一批学子。这是高铁新城持续提升民生承载力的一个缩影——“新校”向“名校”发起冲击,带动区域教育质量跃升;市第一人民医院高新院区落户,让群众在“家门口”看上专家名医;新龙湖公园景观提升、第二工人文化宫开工建设、“城市大管家”全域智慧管理,让新龙湖畔的生活更宜居。湖城一体聚活力。如今的常州高铁新城,麦当劳、星巴克、索菲特和诺富特酒店等优质品牌纷至沓来;综合体、图书馆、文化馆、水上运动中心等游购玩文化空间日益丰富;音乐节、美食节、啤酒节、体育赛事等活动精彩不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感受这里,爱上这里。把牢改革为民的价值取向,常州高新区还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抓牢兜实,创新开展潮汐式用工服务,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新增城镇就业1.35万人。成功创成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率先打造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阵地平台。市一院高新院区建设有序推进,孟河医派走入寻常百姓家,养老助餐补贴实现全区通享,创成第二批省级标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未来之城,蝶变已扑面而来。
逐绿 江南岸景一时新清晨雾气笼罩下的长江常州段,有一种静谧的美。云端,常泰长江大桥建设如火如荼;堤岸,长江护渔队队员们开始了一天的巡堤、护渔工作。就在上个月,长江常州段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高清监控设备首次清晰记录到了“微笑天使”江豚嬉戏逐浪的画面,生态好了,长江常州段的美也一天胜过一天。32年来,常州高新区执“绿”为笔,实现“工业锈带”向“生态秀带”的涅槃,矢志不渝推动“绿水青山”高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高价值。重塑生态空间,再造绿色动力。常州高新区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沿江1公里范围内低质低效化工企业全部“清零”,沿江复绿达220公顷,长江常州段生态岸线建成比例达80.6%,居全省第一。长江大保护转型升级先行示范区标志性工程——新龙生态林开园至今已种植10万余株各类乔灌木,是常州地区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园林绿地。同时,推动全区化工企业向工业用地保障线和园区载体进行空间“重组”,成为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唯一一个化工用地腾退置换改革试点。加快推进沿江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有机串联江畔文化资源、万亩农田资源、邻岛旅游资源,精心勾勒“春江八景”,匠心呈现“月上春江”,努力成为江苏省现代农业展示新窗口、农文旅融合发展样板间、近郊乡村休闲旅游首选地。守牢绿色底线,厚植绿色本底。常州高新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年以来,以迎接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全面排查整治生态领域突出问题,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上半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76.3%,居全市第一,8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100%,优Ⅱ比例75%。加快低碳转型,产业向新向绿。秉持“集约建设,共享治污”核心理念,常州高新区正加快推进金属表面处理循环产业中心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含金量”和“含绿量”。深入挖掘绿电资源,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生活方式,积极推行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和低碳负碳建筑,因地制宜实施小微造绿、立体营绿,着力打通居民出行“绿循环”。
固本 构建现代化平安高地安全和发展,如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多年来,常州高新区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加快构建大安全格局、完善大平安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全力营造平安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全面加强“厂中厂”安全生产管理,开展“工业厂房先审后租”模式,形成《全区工业厂房租赁安全生产条件审查流程(试行)》,为系统推进工业厂房租赁安全生产条件审查提供制度遵循。捍卫“舌尖上的安全”,积极推行实施餐饮场所“审管联动、先验后审”工作机制,强化餐饮场所常态化网格巡查。夯实本质安全根基,持续推进粉尘涉爆、“除患治违”等专项行动,同时围绕危化品、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商业综合体、教培、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滚动式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并推动高风险行业企业100%投保安责险。同时加快夯实基础保障。以“党建+网格”为抓手,深入推进“精网微格”工程,目前,全区1006个综合网格、204个专属网格、4115个微网格,共同托起人民的幸福“满格”。鉴往知来,凝心聚力;岁月繁盛,理想有成。从产业合作到创新协同,从基础设施到营商环境,从城市品质到美好生活,常州高新区以全格局、理念、视野融入全面深化改革改的大局之中,向最难处攻坚,向关键处发力,努力把“高新定位”干成“高新地位”,在常州万亿之城新起点上再攀新高,建设成为常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窗口”。革故鼎新,逐梦前行。让我们共同祝愿,常州高新区的明天,更美好!(吴燕翎 谈必行 徐蕾 谢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