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敏 浙江省肿瘤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主任技师“抽这么多血会不会对身体不好?”“我的血怎么这么黑,是不是生病了?”“吃了早餐,结果会不会不准?”……这些都是患者常问的问题。今天,就来为大家解答这些常见的疑问,带你了解抽血背后的“秘密”。
1.抽这么多血会不会影响健康?“医生,血是不是抽得太多了?能不能少抽一点?抽这么多会不会影响到我的健康?”每当看到我们拿出多个采血管时,许多患者都会发出类似的疑问与请求。其实,我们每次的采血量都非常少。成人一次的采血量通常不会超过20ml,也就相当于一小勺汤的量,远低于人体总血量3500-5000ml(体重:50-70kg左右)。所以,完全不用担心这样的采血量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另外,我们使用的采血管看起来五颜六色,长短不一,大家每次抽血都得伸好长时间的手,似乎觉得抽血量巨大。但其实,抽出来的血液并不多,远远没你想的那么多!来看看每种采血管的具体采血量:
紫头短管(常规血常规管):抽取1-2ml左右的血液,主要用于血常规检查;
黄头短管(生化检查管):抽取3-4ml左右的血液,用于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
黄头长管(免疫检查管):抽取3-5ml左右的血液,用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查;
蓝头短管(凝血功能管):抽取3ml左右的血液,用于检查凝血功能;
黑头细管(血沉管):抽取2ml左右的血液,用于血沉检查。
2.为什么我的血这么黑?当看到抽出来的血呈现较暗的颜色时,有些患者会产生疑问:“我的血是不是出了问题?”其实,血液的颜色与它所携带的氧气量有直接关系。
人体的血液分两种:动脉血(由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血液)是红色的,因为它充满了新鲜的氧气;静脉血(回流到心脏的血液)则呈暗红色甚至紫色,这是因为它含有较少的氧气,富含二氧化碳。因此,静脉血比动脉血的颜色要深一些。我们抽的血通常为静脉血,所以血液呈现暗红色是非常正常的。进行适量的运动、改善饮食习惯、提高睡眠质量等可以帮助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从而让血液变得更加鲜艳。
3.吃过早饭会不会影响抽血结果?“早饭吃了吗?”你或许总是听到医生这样的询问,这不仅是出自医生对你的关心,也是医生对你检验结果的负责。
吃完早餐后,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会迅速进入血液,暂时影响一些血液指标。例如,吃了油腻的早餐后,血脂水平可能会升高,导致结果偏高;同样,吃东西也会让血糖水平瞬间发生变化。如果这时进行检查,就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如果医生特别要求空腹检查,一定要遵照医嘱,避免进食。
但并不是所有检查都需要空腹。像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吃不吃早饭对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检查结果更精确,建议在抽血前,告诉医生是否已经进食,以便获得最准确的检验结果。
4.能不能换个细点的针抽血?每当拿出采血针,我们常能听到患者这样的请求:“医生,你们这儿的针怎么这么粗,能不能换个细的?”其实,采血针的粗细是根据患者血管的深浅粗细来挑选的。
笔式针和蝶式针是两种常见的采血针。笔式针最为常见,针身较长,针头较粗,它设计简单、结构稳定,适用于大多数成年人。尽管看起来有些“霸气”,但它的进针速度快,且稳定性更高,减少了多次穿刺的可能。而蝶式针就像是针头界的“小清新”,它的设计更加精巧,针身细,适合用在血管比较细或较难找到的位置。对于儿童或皮肤薄的患者,蝶式针是一个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