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的蔡阿姨(化名)今年61岁,和很多年龄相仿的人相比,她退休后的生活显得格外艰辛,因为癌症的威胁一直如影随形。退休第一年,她就被确诊为直肠癌,十年来,她经历了手术、放疗、化疗,术后康复,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其百折不挠的精神也激励着无数病友。可悲剧并未因其强大的意志而停止。2023年9月,蔡阿姨的癌症被发现出现了肝肺转移进展,以及第一腰椎椎体转移。随后,她接受了化疗联合椎体同步放疗。可今年4月复查,再次显示肝脏肿瘤和腰椎转移进展,后续接受腰椎骨水泥植入术。到了9月,颈椎MRI检查又提示第7颈椎体转移……这次,蔡阿姨拒绝了当地医生继续进行系统化疗的方案,不远千里来到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科寻求治疗。十年后肿瘤复发转移介入手术成为三线治疗的最佳选择在进一步了解病情过程中,医生发现蔡阿姨不仅是一位久经沙场的抗癌战士,还对自身疾病认识十分透彻,包括对最前沿的治疗技术也十分了解。这次跨省市来杭州治疗,是因为她想尝试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科最新开展的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术(HAIC治疗)。据悉,HAIC治疗通过经皮穿刺置管,导丝引导下将导管插入肝脏转移瘤供血动脉内,局部灌注高浓度化疗药物,并进行适当栓塞。“这种方法可以将结肠癌肝转移病灶及其癌旁淋巴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提高9-68倍,能有效杀灭转移到肝脏和淋巴结的微小病灶,达到控制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目的。”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科医疗组长郭立文副主任医师介绍,同时,化疗药物可以再次进入体循环,对全身的亚临床转移灶产生一定的作用,最终改善结直肠肿瘤肝转移的状况。事实上,在蔡阿姨这类需要进行三线治疗的患者中,HAIC治疗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院介入科郭立文、文颂团队详细向蔡阿姨及其家属介绍了HAIC治疗方案、治疗原理以及可能的副作用。蔡阿姨及其家属在权衡治疗风险与获益后,欣然接受了HAIC治疗方案,并于11月初接受了HAIC介入治疗。入院后,蔡阿姨的病情依旧没有缓解,持续的肩胛骨、腰部、胯部明显疼痛以及小腹麻木感,还伴随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尽管进行了一系列的内科镇痛治疗,效果还是不理想。“尽快对癌症转移灶对症治疗才能有效缓解病情。”主治团队分析认为,可在蔡阿姨做介入手术之前,医生们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因为蔡阿姨颈椎及髋部疼痛明显,无法平躺,头胸部垫高、双足屈曲的强迫体位使得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置管介入手术无法进行。经过学科讨论,医生团队决定另辟蹊径,采用经桡动脉(即手腕位置)穿刺置管进行HAIC治疗,虽会增加医生的手术操作难度,但可以大幅度减轻患者痛苦。另辟蹊径置入导管这种方案临床优势越加明显在充分做好术前评估和准备之后,郭立文、文颂等医生在DSA引导下,经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入鞘管,插入导管行HAIC介入治疗,历时1小时,介入手术顺利完成。而且在过程中蔡阿姨始终保持舒适体位,术后状态良好,可自行走到转运床上坐着休息。经过第一次的桡动脉HAIC介入治疗完成后,蔡阿姨的病情得到大幅缓解,家属十分开心,还主动要求和治疗团队的人员合影留念,表达感激之情。郭立文介绍,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在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科近5年来发展迅速,已逐步取代传统的股动脉穿刺置管HAIC介入治疗。与传统股动脉入路相比,桡动脉易于触及,周围无重要神经血管,使得经桡动脉入路行结直肠癌肝转移HAIC介入治疗在安全性、便捷性、经济性、广泛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适用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肥胖、制动困难、髂股动脉闭塞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肝转移瘤HAIC介入治疗后,患者无需卧床,可根据需要改变体位,缓解腹痛、呕吐等不适症状,实现介入治疗术后快速康复。”他说,目前,该技术已成为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科的科室主流治疗方式,每年经桡动脉穿刺HAIC病例数超过200台。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科负责人郑家平主任医师表示,HAIC介入治疗已成为继系统化疗后的又一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重要手段,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治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尤其是在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结直肠癌原发灶无出血、梗阻症状及无穿孔时联合系统性化疗(1c类证据,B级推荐)、肝转移灶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肝转移瘤三线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治疗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极大地改善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疾病无进展时间(PFS)和总体生存期(OS),今后在临床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