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小伙慢加急性肝衰竭命悬一线 中西医结合治疗妙手回春

2024-09-21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医术精湛妙手回春 医德高尚杏林典范”锦旗上短短十六个字,不足以描述童先生(化名)一家对茹清静主任及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肝病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今年37岁的童先生说,茹医生不仅救了我的生命,更是挽救了我整个家庭。

乙肝患者擅自停药成肝衰竭

中西医结合治疗显成效

在童先生的记忆里,“乙肝”就好像一个“咒语”,十多年来困扰着他。自患乙肝以来,他便开始口服药物抗病毒治疗,但由于工作繁忙时常忘记服药,后面干脆直接自行停药,长时间停药无疑为后面病情的进展埋下了巨大的“祸根”,而这一举动也成为他永生难忘的“血泪教训”。

今年二月份,童先生劳累后出现尿黄、皮肤巩膜发黄,伴乏力、恶心,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童先生立即前往附近的大医院就诊,检查结果令他十分震惊:乙肝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入院后童先生先后三次进行人工肝治疗,疗效都不佳,黄疸持续波动在500上下。

专家建议童先生进行肝移植,然而受制于肝源的可用性和稀缺性,寻找适合的肝源并不容易,童先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

然而病情不等人,为了寻求更多求生机会,童先生经人推荐找到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病、感染性疾病科,此时的童先生不仅精神差、乏力,还有严重的黄疸和腹胀、腹腔积液,自病来时体重已下降7KG。检查结果出来,总胆红素为476.4μmo1/L(正常值在2.2-25μmol/L),接近正常值上限的20倍;凝血酶原时间为39.2秒(正常值是在9.2-13.9秒)和白蛋白28.6g/L(正常值在40-55 g/L),却远低于正常值,存在低蛋白血症。更为严重的是,童先生的黄疸迅速加深,总胆红素每日上升速度达17.1μmol/L,并有大便出血表现。

茹主任了解到童先生病情,立即带领团队展开了对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评估,针对童先生的病情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维持抗病毒和保肝退黄治疗的同时,中医治疗以“解毒凉血、清热利湿、滋补肝肾”为原则,用院内特色中药制剂进行内服和脐部贴敷,基于顾护“胃气”、扶正祛邪为原则,辅以中药保留灌肠,清除体内毒素,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三个月后,童先生转危为安,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顺利出院,出院后一直规律复诊,目前身体状况十分稳定。

后面,鉴于童先生的治疗结果,与他住院相识的一位72岁的大伯和一位53岁的中年男子肝衰竭重度黄疸的患者也慕名前来求治,茹主任以中西医结合“养肝固本、活血解毒、利胆退黄”等为基本治疗方案,采取个性化治疗,如今两位患者病情都已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男性患者更需警惕

出现这些症状尽快就医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损害,导致肝脏的合成、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出现严重障碍合功能损伤,出现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临床症状,也容易出现肺与肾脏等继发性损伤。”茹清静介绍,病因除了最常见的急性病毒性肝炎,酒精、一些药物也会造成肝损伤,其中要特别注意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

“根据接诊的数据来看,肝衰竭的患者以男性居多,这和男性社交活动多有直接关系,喝酒多加上压力大等多重因素导致了乙肝高发及肝脏负担,因此提高了肝衰竭的病发率。”茹清静表示。

他进一步表示,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死率高达70%,内科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人工肝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代替肝脏的全部功能,肝移植可帮助少数患者摆脱死亡,但是限于价格和肝源短缺的因素,或者患者本身的身体因素,比如后来救治成功的两例患者存在年老体弱、真菌感染等情况,肝移植并不适合。这时中西医结合治疗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古代医学家认为湿、热、毒、淤是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近些年来,茹清静团队积极探索中西医协同治疗肝胆危急重症,通过前期研究认为“胃气”虚衰是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与现代医学的终末期预后模型(MELD积分)一样,可作为肝衰竭预后的判断方法,并总结出“凉血活血”“利湿退黄”“清热解毒”“养肝固本”“行气利水”等系列协定组方,结合脐部贴敷、中药灌肠等外治方法,提高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茹清静提醒,肝病患者(尤其是乙肝患者)如果出现精神乏力、食欲不振、巩膜黄染等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就诊,警惕肝衰竭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减少酒精的摄入,防止劳累;特别是慢性乙肝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患者,切不可盲目停抗病毒药物,需遵听专科医生医嘱,定期进行相关体检,以防止病情的恶化。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