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活力教育”实践30年最新成果发布你知道全国有多少所以“行知”命名的学校吗?1947年,在陶行知的家乡安徽歙县,历史上第一所以陶行知命名的学校开学了。几十年来,全国各地有数百所学校以“行知”之名星火燎原,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纽带紧紧相连。这些学校覆盖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学段,涵盖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多种教育类型。在杭州主城区,也有以“行知”命名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其中,杭州市行知小学创办于1987年,原为浙江省直机关子弟小学,后更名为杭州市文二街小学。建校后,学校广泛开展“学陶、师陶、研陶”活动,1992年由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杭州市行知小学。近30年来,行知小学在“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之上,努力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儿童生活力教育”,力求打造陶行知理论育人新模式。最近,行知小学拿出一份准备了30年的“实践报告单”,邀请全国115所中小学代表,将在下周开展一场聚焦“儿童生活力教育”的研究成果推介暨专题研讨会。这100多所学校,大多以“行知”命名,或是陶行知研究会成员校,对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都有深入的研究。会上,行知小学将展示基于“儿童生活力教育”的教学改革、评价改革和劳动教育成果,与嘉宾共话“儿童生活力教育”怎么做能更好。
创办至今不断改革让知识和生活能力紧密结合行知小学对于“儿童生活力教育”的研究与思考,贯穿于学校的整个发展周期中。如果说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是向下扎根的,面向全体人群的普及,那么行知小学在探索的,则是在培养儿童面向未来发展,向上生长的力量。近年来,这份成果作为陶行知教育学遗产的一份再生性创造,已经在全国引起热议。《杭州市行知小学为学生打造了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实践基地,探索一条城市小学的劳动教育路径》《取消成绩单,改为素质报告单,杭州市行知小学改革学生评价体系改出新高度》《取消上下课铃声!杭州知名小学三个校区大胆尝试,效果令人意外》……这些新闻背后,就是行知小学基于现代教育环境和儿童特点,进行的一场持久性变革。回头看来,从这一议题的探索、发展到成熟,行知小学一步一个脚印,走得非常扎实。1992年到2014年,行知小学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进行了一系列校本化实施与迁移,确定了办学思想与理念体系的架构,取得了“践行行知思想,推进素质教育”先进集体等初步成果,变革有了理论支撑。2015年到2017年,行知小学基于“儿童生活力教育”培养目标,对课程开始改革。面对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割裂的问题,学校以课程为突破口,引入生活化资源,形成市教科规划二等奖成果《“生活·小主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发布陶园课程指导纲要。有了课程为抓手,孕育已久的教学变革也有了试验场。2018年开始,学校实践“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互联网思维”驱动下儿童学习的策略和研究》,全面推进生活力教育学教方式变革,重点解决学教环境、学教知识与学教行为相互闭塞的问题。这期间,形成两个省级成果《行知探索:互联网思维促进儿童学习转型的校本创新》《“学·教同频”:大数据支撑下“可见的学习”实证研究》,同时学校的学教环境也进行迭代更新,形成生活化、智慧化的环境支持。
以六大生活力擦亮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所有的教育变革,最后指向的都是人。多年探索,给学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2021年起,行知小学着力推进儿童生活力的综合评价,将常见的德智体美劳的评价体系,转换为六大生活力:礼仪生活力、健康生活力、人文生活力、科学生活力、艺术生活力和实践生活力。这些生活力不是简单指学生在生活上的实践能力,而是涵盖了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全面素养。这些能力,构建起一棵儿童的生长之树,经过六年培育,这棵小树已枝繁叶茂。“如果没有这样的评价体系,我的孩子可能还是一个小透明。”张浅然的妈妈十分感谢学校为孩子培养的多元能力。张浅然是行知小学2023届毕业生,现正在杭州市十三中初一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