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接诊每天超2000人次增长一倍 需抢救的患者约1/10要用到呼吸机浙大二院有序高效应对急、危、重症患者高峰12月31日下午5点半,ICU医生为患者做气管镜检查和治疗。
急诊室的声音就没停下来过。病患亲属的担忧询问、医护人员的指令、监护仪的报警声……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浙大二院急诊室这两周来的旋律。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徐善祥副主任说,浙大二院两个院区急诊就诊人数从之前的1000人次左右,到现在一天超过2000人次,增长了一倍多。患者不仅多,很多还是急、危、重症。“一送过来就急需插管的病人很多,在送入急诊紧急处理后,会被快速分流到各个ICU。”徐主任说。急诊走廊过道上没有一刻的空闲,不时有病人被送来,医生、护士都处在高强度工作状态。
急诊危重症患者以高龄为主 胸闷、氧饱和度低有肺炎症状徐主任介绍,来浙大二院急诊就诊的患者主要有三类:一部分患者情况相对稳定,有轻微的症状,如发烧、咳嗽、喉咙痛等,还有一部分病情相对较重,如高龄、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发烧、胃口差、吃不下东西,精神状态不佳、甚至意识出现障碍。第三部分是危重患者,涵盖了各年龄段、以高龄患者为主,胸闷、氧饱和度低,有肺炎的症状,甚至有些患者需要紧急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其呼吸。“目前急诊占比最高的,还是第一类普通患者。”徐主任补充,“送医的老年人中,90多岁的患者比比皆是。本身高龄,加上有很多基础疾病、已经‘摇摇欲坠’了。”病毒感染后发热、纳差等,无疑给本就处于脆弱状态的身体雪上加霜,在高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出现后,很多高龄又有高血压、糖尿病、中风、脑血管等意外的患者一下子就倒下了。说到这里,徐主任开始连连咳嗽,他自己感染新冠至今还未恢复。因急诊医护人力吃紧,一直带病坚持在岗位上。目前,浙大二院开设了专门的呼吸综合门诊,帮急诊分流一部分患者。但由于工作强度太大,病人太多,医务人员“非战斗性减员”。徐主任表示,目前急诊的状态像打仗,一刻不能停歇。市民如有低热、轻度咳嗽、流涕等症状,没有出现胸闷、呼吸急促、氧饱合度低等表现,可选择普通门诊或附近社区医院就医,把宝贵的急诊资源留给真正有需要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