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人:直面疫情 全力守护群众健康

2022-12-30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如何保障余杭市民健康需求?面临严峻挑战,一场卫健系统和新冠病毒的遭遇战正在激烈交战!

为了迎战浙江第一波疫情高峰,他们负重前行,面对激增的就医用药需求,数倍扩容的发热门诊,同期三倍以上的急救出车辆……余杭区卫健局闻令而动,向险而行,第一时间吹响战疫号角。

推进发热门诊5倍扩容应设尽设、应开尽开,近4000名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全力保障发热就医渠道畅通。局机关“药品采购小组”迅速集结,统筹协调保障发热门诊用药需求,加大药品采购力度。还有高负荷运转的120团队,电话那头不仅有嘶哑却耐心的问询,更有奔波在路上的疲惫身影……他们值得被看见。

坚守岗位

用满腔热忱守护生命健康

“近期,发热门诊接诊量每日都在翻新,从最初的日接诊量400多人次,到现在最高峰值1700多人次,较之前增长4.5倍,尤其是儿科发热门诊,最高峰达到584人次。”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的护理组负责人包婷婷面对就诊井喷,如数家珍地报出了这一串惊人数据。

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余杭二院的发热门诊、儿科、呼吸科、急诊室、ICU等科室工作量持续走高,医护人员每天面对如此庞大的就医人流,一直“奔跑”在各个战场,儿科的医护团队面临大量发热患儿,穿梭在“病毒丛林”中,带病坚守岗位,负伤挺在一线。

儿科门诊张艳红主任医师的诊室外排起了长队,一个接一个的患儿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进出出。殊不知,这位耐心讲解病情的张医生竟然是8根肋骨骨折的病人,稍微动作幅度大一点就是钻心窝子的痛,咳嗽时更是痛得全身都要颤抖。

“大家都太辛苦了,尽早返岗也能让大家减轻一些负担。”看到很多同事发热了,吃了退烧药还在继续上班,53岁的张艳红医师在家只休息了两周,便坐不住了,带着痛返岗接诊。每天上班前,她总要把绑在胸部的肋骨固定带绑得再紧一些,这样疼痛就会轻一点。

“孩子前几天一直有发热,刚退下去,晚上又开始烧到39℃以上了……”林林的妈妈抱着孩子,着急地问着儿科医生傅克勇。傅医生详细为患儿检查后,手上不停地开着处方,同时耐心嘱咐着大人要给孩子多喝水、减少外出、注意保暖等注意事项。

其实,傅克勇自己已经连续高烧3天,体温一直在39℃以上,但他还是带着高温出现在发热门诊。这几天,晚上的儿科发热门诊量一路飙升,他一个前夜班下来就接诊了150多名患儿,次日继续上后夜班,接诊量也在100人左右。等结束夜班,疲倦的傅克勇便趴在了桌子上喘息片刻。

“科室的其他医生都中招了,人手紧张啊,能扛得住还是要坚持的。”稍作休息后,傅克勇拖着酸痛的身体和昏昏沉沉的脑袋回到儿科病房。

据了解,余杭二院儿科仅有儿科医生17名,每天要奔波在发热门诊、普通门诊、急诊和病房之间,人手显得更加紧缺。“大家特别能吃苦,为了应对这一波发热高峰,有的同事即使中招了,发热了,也尽量不请假。医生护士都是能坚持的就坚持着,真的不容易。”儿科主任郎建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同样也出现高烧的他病房、门诊两头跑,帮当班医生减轻负担。

保障生命热线畅通

用声音传递温暖与力量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我区的急救电话呼入量、出车量都大幅度增加,创历史新高。据统计,12月20日至12月27日,电话呼入量4120个、出车量1999个,是常态时的2-3倍。

这背后是余杭120调度人员扯着嘶哑的嗓音在电话机旁日夜坚守,是一线医务人员拖着带病的身躯,一刻不停地穿梭在大街小巷。

“你好,余杭120。请问事发地点在哪里?”额头和后颈都贴着退热贴的调度员祝显玲在调度台前默默坚持,详细记录着患者信息,向站点派发急救任务单。

120调度指挥中心是院前急救工作的中枢和大脑,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让调度员一刻都不能停歇,为保证120热线畅通,中心紧急扩容10台调度席位,增派人员值守。

“以往半夜电话少,可能一两个小时才一个电话,现在没有低峰期,全是高峰。”祝显玲说,随着阳性感染者激增,中心15位调度员大都成了病号。除了偶尔起身上个卫生间,很多人连续接三四个小时电话,都来不及喝一口水。争分夺秒,为的是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打进这条生命热线。

“以前只要有车,呼救电话打进来,我们就派车过去;现在车辆和医护人手都非常紧张,只能按照病情轻重缓急来定。”祝显玲哑着嗓子告诉记者,现在的来电求助中,除了急危重症呼救外,发热和其他新冠相关病情占到很大一部分,“涉及胸闷胸痛气急等紧急状况的,我们会第一时间保障车辆急救,其他等级病人会有序派车。”

同样高强度、高负荷坚守岗位的还有院前急救人员,他们每天往返于各大医院,接诊数百名患者,加班加点、带病工作已经成为近期一线工作人员的日常。

日均两三百的出车量,最多的一个站点,一天出车量达50趟,这意味着平均一小时要出车2趟以上,院前急救人员常常连口热饭都来不及吃。

同样不幸中招的急救人员拖着发热的身躯,从老小区的楼梯上吃力地搬抬患者下楼;驾驶员李海博连续出车好几十趟后,疲惫的他“沾”到救护车担架后就瞬间睡着了;担架工阿贵大伯在刚刚连上24小时班后,毅然选择顶替高热的同事继续留下来上班。

这些是所有急救人员的一个缩影,他们努力克服身体不适,坚持在岗,只为了急救站点能够正常运转,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救治。

加强医疗物资储备

用心守护群众的“药箱子”

“这些退烧药都将第一时间下发到各级基层医疗机构,让真正有需要的发热患者可以就近就便配药。”上午八点多,在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药库,各镇街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正有序排队等待拨付药品。看着药品被一箱箱交到负责人的手里,连日来为药品焦虑的王浩终于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王浩是区卫健局“药品采购小组”的组长,从疫情初期的口罩、防护服,到近期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需求量大幅增加的退烧药,他所在的四人小组一直忙碌在采购一线,从药品采购的统筹牵头到具体指令传达,从物资调拨的争取到辖区各院库存情况的统计,无不需要他们跟进参与。

对此,王浩常常主动加班加点,“最近几周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这上面了,现在辖区内发热门诊的日接诊总量近万,药品需求量非常大,我们只有尽全力保障好新疫情形势下群众的用药需求,才能推进其他医疗工作有序开展。”

12月24日晚,王浩接到杭州市药事管理质控中心的通知,有一批退烧药能调拨到各个基层的卫生服务中心使用,这对药品紧缺的基层医疗机构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王浩立即连夜统计全区各个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需求量,准备药品一到就立即分发下去。

“第二天一早和医药公司联系后得知,药品仓库位于外地,对方反馈因物流紧张,药品不能及时送达杭州。”王浩立即召集团队商议,最终一致决定药品不能等,立即联系货车,自行派车前去提货。“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首批15万片对乙酰氨基酚片顺利送达余杭。”

除了打通药物运输通道,领取上级调配药品,“药品采购小组”积极联系源头厂家、代理商,不断拓展采购渠道,努力开源的同时,进一步规范感冒退热药的购买出售环节,要求退烧药拆零使用,规定居民需到发热门诊才能购买相关处方药,严防医疗资源挤兑、群众盲目囤药等情况发生。同时,加强各种中成药、替代药品宣传,引导群众不要局限于一种或几种药品,市场上有很多种药品也具有对症的治疗效果,可以放心使用。

“近期上级调拨的30万片的退热药已经全部发放到位,后续我们自己采购的20多万片退烧药也已经在路上了。”王浩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拓宽医疗物资采购渠道,加快储备一批新冠治疗药品,统筹好药品货源供应、储备销售、市场需求等环节,确保特殊时期下的药品供应,守护好辖区群众的“药箱子”,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