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达摩院青橙奖名单公布,两位来自浙江

2022-10-31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10月31日,2022达摩院青橙奖名单公布,白蕊、陈明城、邵立晶、吴昊等15位中国青年科学家获奖,将得到百万奖金及阿里巴巴全方位科研支持。他们平均年龄仅33岁,六成来自基础学科,均已在重大科研攻坚中挑起大梁,作为青年一代的科研“摘星人”,他们敢想敢为、舍我其谁,不断向世界级科研难题发起挑战。11月3日,在杭州云栖大会上,多位院士将为他们颁奖。

青橙奖是专为发掘35岁及以下中国青年学者设立的公益性学术评选,由阿里巴巴达摩院于2018年发起、阿里巴巴公益支持。该奖项在申请材料上减少参评人负担,且不唯资历、不唯履历、不唯论文、不唯门第,旨在为优秀青年科学家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支持他们十年磨一剑、勇攀科学高峰。过去4年,青橙奖已支持近40位顶尖青年学者。

今年,青橙奖全面覆盖科学技术广泛领域,社会关注度进一步提升。通过自主申报、他人推荐、主动寻访,2022青橙奖收到全国135所高校院所近500份有效申报材料,这些参评青年学者极具学术潜力,受到近200位院士、19位大学校长、2位诺贝尔奖得主倾力推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物理学家陈明城,由导师陆朝阳作为伯乐提名,陆朝阳表示,陈明城不喜欢包装自己,但他“不仅在物理深度、广度和直觉上出类拔萃,更是最古典的真正的学者,甚至借用一句话,‘很多时候他也指导了我’”。

经严格的组委会初审、通讯评审、现场答辩、终审评议,今年15位“青橙学者”诞生。他们来自理论数学、量子物理、生命医学、化学材料、软件安全、端边云协同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研究尺度从浩瀚宇宙到极微生命,覆盖多个国家重大科研方向。

因为热爱,这些青年“摘星人”踏上少有人走的路,在科学征程上将浪漫与执着进行到底。引力物理学家邵立晶,以宇宙为实验场,他参与了人类天文史上的壮举,拍下5500万光年外第一张黑洞照片;化学物理家杨杰,在飞秒尺度给分子“拍电影”,无数次高速拍摄中他首次发现了水分子间的“量子拖拽”;从信息科学跨入光学领域的吴嘉敏,相信“世之奇伟瑰怪常在于险远”。

同时,他们也是闪耀自信光芒的新一代科学家,有着“第一就是第一”和“敢于打直球”的锐气。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有更多女性科学家在青橙奖评选中尽显锋芒。其中就有两位来自浙江。白蕊是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她参与并主导了全球唯一覆盖完整RNA循环的剪接体系列成果,为相关遗传病和癌症机理研究带来新思路;另外一位杨树则来自浙江大学,是百人计划研究员,她研制出高性能新型垂直氮化镓功率器件,攻克了困扰氮化镓器件的动态性能退化难题,她希望“所有女性科学家都能勇敢追梦”。

“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为把我国建设成科研强国,更应该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多位2022青橙学者表示。

附:2022达摩院青橙奖得主及获奖理由

白蕊(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

她参与并主导了全球唯一覆盖完整RNA循环的剪接体系列成果,为相关遗传病和癌症机理研究带来新思路。

陈明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他致力于探索量子力学基础问题,并助力展示了“量子计算优越性”。

陈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教授)

他专注于神经生理信号处理与分析,助力实现面向开放环境的实用脑机接口。

陈厅(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他提出了一系列软件安全的关键理论与技术,在区块链软件、安卓软件和桌面软件领域应用。

江一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研究员)

他建立了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分型及个性化治疗方案,提升了难治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任炬(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

他在端边云协同智能计算领域提出多个创新性成果,为分布式协同模型训练与推理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邵立晶(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他提出了检验引力的新方法,为基础物理理论“添砖加瓦”。

同丹(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助理教授)

她构建了能源-经济-排放-协同治理间的交叉耦合模型,为减污降碳政策提供理论基石。

吴昊(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教授)

她研究伊辛模型、高斯自由场、均匀生成树等物理模型,解决多个本领域公开问题。

吴嘉敏(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助理教授)

他通过计算成像方法突破了传统显微成像局限,显著提升活体成像的时空分辨率与数据通量。

杨树(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

她研制出高性能新型垂直氮化镓功率器件,攻克了困扰氮化镓器件的动态性能退化难题。

杨辉(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

他致力于光通信网络跨层域高效调控技术研究,助力加速光通信网络智能化发展进程。

杨杰(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他发展了分子电影技术,实现对分子结构演化的直接捕捉。

姚永刚(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他研发出精确可控的电热瞬态高温合成技术,有望促进材料制造及化工生产的高效、低碳、清洁化。

周杨(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青年研究员)

他通过构造“纠缠的有理尾巴”,得到了拟映射不变量穿墙公式统一的几何证明。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