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金陵形胜,龙盘虎踞;四月南京,草木葳蕤。
75年前的今天,南京胜利解放。听闻消息,毛泽东同志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铺展纸笔、挥毫泼墨,写下脍炙人口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以如椽巨笔书写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摧枯拉朽解放南京这一历史壮举。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75年来,回到人民手中的南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沧海桑田般的历史巨变。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让即便历经政权更迭、社会变迁的岁月老人,都不能不为之震撼和赞叹。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庆祝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5周年为起点,一系列活动将接连开展。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是创造新的历史。钟山有知,七十五载的奋斗是对“今胜昔”的描摹刻画;长江为证,古老的南京将在新的征途上展现更多更好的“今胜昔”景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创造更大奇迹!
一
春日南京,总统府游人如织。这里,有一本时间永远停留在1949年4月22日的台历。“定格”这一历史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
时间回拨到75年前。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被基本消灭,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企图“划江而治”,争取喘息时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中、东、西突击集团随即横渡长江,席卷江南。4月23日午夜,第三野战军第35军从挹江门进入南京,把红旗插上“总统府”,南京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时间回拨到182年前的1842年。是年8月29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南京静海寺议定。这里离挹江门只有数百米之遥,门口安放着一座高1.842米的警世长钟,警示人们以史为鉴、勿忘历史。《南京条约》签订23年后,1865年,李鸿章在离静海寺约10公里之外的中华门外扫帚巷开办金陵机器制造局,开始了洋务派试图“师夷长技以制夷”抵抗西方“船坚炮利”的探索,但历史没有给他们机会。金陵机器制造局开办47年后的1912年,孙中山于离此6公里之外的总统府宣誓就职,清朝宣告灭亡。然而,资产阶级政党并没有给南京乃至风雨飘零的旧中国带来福祉。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侵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屠杀,30万同胞殒命。历史告诉我们,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引、没有先进政治力量的领导、没有选准前行的道路,就不可能挽民族于危难、救人民于水火。
时间回拨到更为久远的750年乃至1500年前。古老的南京有着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深厚的底蕴,也饱经岁月的沧桑。“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在历史上,南京数次成为都城,也曾数度沦为废墟。南京的别称中,既有“金陵”“建业”“建康”这类见证辉煌的名字,也有“秣陵”这类刻下战乱历史的别称。因为经历沉痛的历史与沧桑,南京甚至一度被网友评为“最伤感的城市”。如今,南京早已把“苦难”“伤感”这样的标签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换上“全国文明城市”“国际和平城市”“世界文学之都”新标签。这一切,凭什么又为什么?
时间还是回拨到75年前。陈毅同志进入南京后,坐上总统府的“总统”椅,给毛泽东主席打电话说:“登上总统宝座了!”主席笑着说:“不得了,你当了总统!”陈毅同志说:“椅子太高,我坐不得。现在是人民的江山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任何时候都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南京能“今胜昔”“慨而慷”的逻辑起点。
二
钟阜龙蟠,金陵毓秀,孙中山先生一生钟爱南京。1912年,他曾对身边人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他在《建国方略》中说:“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1929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一项城市规划,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将南京打造成“国际名城”。
然而,直到解放初期,南京城区面积也只有40平方公里。今天,仅南京市鼓楼区面积就达54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底,南京建成区面积达868.3平方公里,约为解放初期的21倍。换言之,光从面积看,今天的南京相当于21个旧南京的总和。1929年的规划曾展望百年后南京人口数量,预计2029年将达200万左右。截至2023年底,南京市常住人口达954.7万。时代的发展远远超越那个年代人们的想象力,有一个事实确定无疑:古老的南京回到人民手中后,城市规模、能级与品质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潮涌大江,奔流不息。自古以来,作为南京天然屏障的长江就被视为“难以逾越的天堑”。“过江难”曾经长期困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由于过江不易,长期以来,住在浦口、六合的百姓都把过江去鼓楼、玄武等城区称为“去南京”。1929年的规划中也没有出现“建设过江大桥”的字眼。也许,在那时候的人看来,这“太难了”。有美国桥梁专家曾断言,“在南京造桥,不可能。”南京回到人民手中后,我们“不信邪”“不怕鬼”,立志在南京建设过江大桥。1968年12月,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座举全国之力建成的“争气桥”,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建设国家的信心。时过境迁,今天的南京,过江通道已从1座增加至11处13条。到2035年,江苏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将达36座。建桥通隧,在今天似乎不再是一件多难的事。“条条桥隧通南北,长江天堑多通途”,见证着城市建设能力以及国力民力的快速增长、巨大变化。
1923年仲夏,朱自清、俞平伯相约同游秦淮,并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各写一文在同一期杂志发表。两位大师同题同期为文,成为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在文中,朱自清慨叹秦淮河因为生活污水排入过多,绿得“太暗了”。秦淮河是南京的名片,因为污染问题,这张名片一度暗淡无色。近年来,南京加大投入,以壮士断腕、釜底抽薪的决心彻底治理秦淮河,显著改善了水质和沿河风貌。今天的秦淮,已经成为中外游人赞叹的“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华的河”。今天的南京,十里秦淮笼住了柔情与曼妙,玄武湖滋养了闲适意趣,新济洲上现鸟浪奇观,江面上江豚嬉戏逐浪欢。设若两位大师依然健在,他们新写出来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必定是另一番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象。
七十五载砥砺奋进,七十五载春华秋实。今天,可以告慰先辈的是:解放前的南京,经济崩溃、物价飞涨、百业萧条,今天的南京,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4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万家,城市的“家底”更厚了;解放前的南京,民生凋敝、百姓贫苦、举步维艰,今天的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2万元,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市的“笑容”更加灿烂;解放前的南京,所谓的“国际名城”只是搁在规划里的“空中楼阁”,今天的南京,国际友城已超百个,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朋友圈”越来越大;解放前的南京,到处充斥着封建残余文化和官僚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污泥浊水,今天的南京,“书香南京”馥郁芬芳,“博爱之都”星光闪耀,城市“气质”焕然一新……
七十五载过去,弹指一挥间。钟山风雨依旧在,只是换了人间。作为广受国际关注、具有独特标识的城市,南京的今昔变迁有着独特而重要的象征意义。南京的发展,是江苏发展的缩影;南京的变迁,是国家变迁的见证。感悟今昔变化,我们更加感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今天的成就弥足珍贵。
三
读懂历史,才能理解现在、洞悉未来。解放前夕,南京城内有国民党党员11万人,共产党员只有2000名。国共双方较量的最后结果,却是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南京迅速解放。如此“强大”且有美国支持的国民党,为什么被共产党打败且败得如此彻底?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成果非常之多,视角和答案各不一样。
这是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背影:1949年4月22日傍晚,17岁的大辫子姑娘颜红英,划船载着两个班的战士渡江作战。渡江战役期间,320多万民工参与支前,谱写了荡气回肠的“我送亲人过大江”的史诗。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时十分感慨地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谁代表绝大多数百姓的利益,百姓就拥护谁;谁站在历史正确的这一边,群众就跟谁走。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这是一件发人深省的批示:1949年5月,解放军进入上海前夕,陈毅命人起草编写的《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毛泽东同志连用4个“很好”大加赞赏。南京解放前夕,新组建的金陵支队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入城守则”,进入南京的第一件事是张贴中国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带头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正因为有着坚强的领导、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人民解放军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这是一帧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许多渡江战士来自北方,不习水性,一时又难以找足救生设备,于是他们把缴获来的洋油桶绑在身上,乘坐木帆船渡江。渡江战役中,英雄的人民解放军背洋油桶、坐木帆船,一举突破天堑,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不怕流血牺牲、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英雄气概,彰显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畏强敌、勇往直前、决战必胜的革命精神。也正是靠着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我们党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精神的航标总有着穿越时空的力量。渡江战役胜利和南京解放,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使南京获得新生,不仅在当时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军事意义、历史意义,在今天依然有着独特的精神价值。在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中彰显的人民至上的理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优良作风等宝贵精神财富,至今仍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力量。
越过千山万水,今又跋山涉水。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殷切期望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先后考察紫金山实验室、南瑞集团有限公司,了解推进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殷殷嘱托,重任在肩;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破解改革攻坚、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难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无疑是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突破的新的“天堑”。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渡江战役胜利和南京解放后,毛泽东同志写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是对入城解放军的指示,也是对全党全军的告诫,直到今天仍有极强的警示意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仍在动荡不安,前行路上一些不确定因素仍在增加,但正如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一样,成就伟大的事业,不可能没有困难和挑战。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只要我们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这一边,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就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虎踞龙盘今胜昔”的奇迹!
四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一首《长干行》,让很多人知道了南京的长干里。2023年12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宣布在西街发现古城遗址,并命名为“长干古城”。这一发现,将南京主城区的建城史往前推了至少500年。
一座城市的发展,既要不忘本来,更要谋划未来;既要注重对历史的整理与挖掘,为城市积累更多的精神文化遗产,更要注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书写更好的未来。作为一个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未来之路怎么走?如何持续创造一个又一个“今胜昔”的成就?又何以激荡“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迈激情?这,是今天庆祝渡江战役胜利和南京解放75周年的意义所在、价值所归。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刻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只要在路上,就一定能到达。定好前行的向,坚定脚下的路,办好自己的事,朝着英雄的先辈开创的道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就没有什么跨越不了的“天堑”。
头枕滔滔长江,背靠巍巍钟山,远望江海大地,历史之声昭示:雄关漫道真如铁,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们需要的,是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美好愿景,重整行装再出发!
(执笔:刘庆传 杨丽 韩宗峰)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