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个新看江苏经济新走势之一 以质效变革,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4-03-25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编者按 新质生产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消费、新型能源体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成为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新华日报·经济周刊》选取报告中提及的九个“新”,分三期连续推出专栏,既解读这些“新”折射出的经济发展崭新趋向,也看新征程上江苏各界如何实践作为。

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外延

记者 王梦然

● 报告原文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新词解读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在今年政府十项重点工作任务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首位。如何准确把握其理论内涵与实践外延,关系到各部门年度工作的推进,也关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意味着生产力质的跃迁,应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苏州市委副主委、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宋青从中找到三个“关键词”: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她认为,高科技意味着创新成为第一动力;高效能意味着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高质量意味着更高要求的生产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保障,“我认为这是历史性的、开创性的新理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科技要素成为了核心的生产要素,这区别于我们传统所讲的劳动者、劳动要素、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何重要?宋青认为,主要是当下发生三重变化:发展阶段有变化、发展环境有变化、新时代发展有新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果没有新质生产力,我们就缺乏实现路径。比如,我们在关键原材料、重要元器件等方面出现“卡脖子”问题,再比如出口“新三样”面临的贸易壁垒等问题,眼下急需通过发展高科技、高效能的新质生产力直击问题。

当下,科技已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并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是我们当下时代的基本特征,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发展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关键。

立足江苏实际,新质生产力如何成为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宋青认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们奋进新征程的最大动力。具体来说,应从三个维度着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谋划未来产业。宋青补充表示,创新是一个链条,要从产学研用实现创新上游、中游、下游协同集成,实现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完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有机衔接,贯通创新链条、创新生态、产业生态。她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化”为例表示,要积极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深入开展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及实践探索,充分激活“政策工具”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的潜力,引导支持企业增加对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投资,形成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生产和发展模式,在“脱碳换骨”“点绿成金”中打造展现江苏新质生产力的“最美窗口”。

作为高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宋青自觉重任在肩。宋青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必须是“新质”人才,高校是“育新人”的主阵地,要以培育兼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导向,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瞄准区域需求、强化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精准地响应社会之所需,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效。

● 江苏作为

“泡澡”的最强大脑“算”出行业未来

服务器一边“泡澡”,一边进行着超高速运算……这一《流浪地球》里的科幻场景,真实出现在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的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中心。这里机器的“洗澡水”其实是电子氟化液,它的沸点在55℃,可以帮助高速运转的服务器适时冷却,从而确保运行稳定且不卡顿。

通过浸没式液体相变冷却技术,算力性能可以提升5%以上,电源使用效率值降至1.04以下。目前,中科曙光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完成部署液冷数据中心,一年总节电量可达2亿千瓦时,这些电能可满足12.5万个中国家庭全年需求。

新技术的突破,不仅可以节能降耗,实现绿色化,还能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寻到发展新动能。“之前,‘高耗电’一直是先进算力难以服务市场的最大壁垒之一,随着电子氟化液的研发取得突破,算力得以服务各行各业。”中科曙光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余沁堃介绍,当前江苏多家能源头部企业全面基于曙光研发的硬件平台,完成智能变电站巡检系统建设。比如,在偏远或高空环境中,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巡检,机器人拍摄到的照片和采集到的数据,还可以实时传输到附近的“算力场站”,通过云计算,系统将精准预判电力风险,快速给出提醒,并推荐解决方案。

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焕新,持续突破高端计算领域关键技术,中科曙光南京研究院与省内多所高校共同“领题”,助力生物制药、气象海洋、工业仿真、物理化学等领域的产学研成果转化,为更多行业提供更高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应用解决方案。曙光还携手苏州实验室,围绕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需求,在材料模拟计算、器件仿真、多物理场模拟等方面提供强力的算力支撑和应用优化,大幅提高了实验室的高端计算能力,实现科研领域生产力的飞跃,打造高端计算科研应用的示范工程。

未来如何持续把科创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在锻造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AI技术将大有可为。”余沁堃表示,当前,金融行业正率先走向AI创新应用期,不久前,中科曙光携手江苏本地银行,打造了江苏金融AI算力示范工程,实现图像识别、智能客服、虚拟数字人等传统AI引擎和大模型在信创GPU的适配和落地应用,为商业银行基于全栈国产算力的大模型应用提供了有益借鉴,还将从风险管理、智能决策、业务创新等角度推动金融行业数字化的技术生产力革新。

“相对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强调科技创新对产业的主导作用,我们将积极把握机遇,将产业融合的干劲和技术创新的巧劲,延续在日常工作中。”余沁堃说,作为以技术创新为基因的科技企业,中科曙光将持续专注于核心技术研发,未来还将通过全场景可用、全行业适配、全链条服务的新模式,与用户共建应用生态、推动产业进步,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塑新优势,为新兴产业“强筋壮骨”

记者 付奇 万小珍

● 报告原文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 新词解读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世界上大部分发达经济体都拥有一个庞大且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兴产业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发展新兴产业,而因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让各地发展新兴产业有了着力点和新方向。

新质生产力中的“新”和“质”,与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息息相关。其核心要义是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也与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部署一脉相承。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各地各部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在《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中再次明确要聚焦带动“8+9”产业,即八大新兴产业、九大未来产业,其中,新兴产业就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

我省一直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围绕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构建“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梯次推进的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省工信厅厅长朱爱勋再次提出,持续深化“1650”产业体系建设,以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来引领50条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提升江苏产业发展的先导优势、特色优势和综合竞争优势。并明确提出加快打造新型电力装备等5个世界一流、新材料等5个国际先进、航空航天等6个全国领先的“556”集群方阵。可以看出,新兴产业已成为我省着力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发展新兴产业还面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有待提升、产业空间布局有待优化、产业要素集聚水平较低等卡点和难题。那么,该如何更好地为新兴产业“强筋壮骨”?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德才认为,现阶段,各地必须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新兴产业发展持续赋能。“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必将促进产业变革的持续发生。要紧紧抓住这一波科技创新、产业变革机遇,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加快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跃升。”

各地因地制宜,正在全力摸索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新路。在全国政协委员、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举看来,常州能够成为江苏第五座“万亿之城”,以及全国人口最少的“万亿之城”,关键在于选对了在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和新领域持续发力这条路。“常州会坚定不移地按照这个思路继续前进。”蒋鹏举表示,常州将瞄准打造“新能源之都”的目标,继续开拓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拓展合成生物学赛道,在数字化、人工智能和生物制造等领域积极布局,不断培塑发展新优势。

● 江苏作为

“方寸之间”点亮“中国芯”

3月24日,总投资5.5亿元的常州市武进区纵慧芯光高端光通信芯片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抢抓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企业总经理陈晓迟望着这片40亩的“热土”满眼期待:“这里生产3英寸砷化镓芯片和3英寸磷化铟芯片,一年将达5000万颗!”

纵慧芯光由6位年轻的斯坦福博士创建,专注于VCSEL芯片、器件及模组等产品的研发生产,是常州集成电路产业链的“种子选手”。2019年,纵慧芯光突破半导体关键材料外延生长技术壁垒,成为国内首家实现VCSEL量产的企业。伴随3D成像、传感等功能在智能手机和汽车中的广泛应用,纵慧芯光迅速成长为国内第一、国际前三的VCSEL芯片量产供应商。

“VCSEL是激光雷达的核心元器件,也是实现智能驾驶的核心技术之一。”纵慧芯光产品总监韩晓明介绍,传统的VCSEL在激光雷达中很难满足150米以上的中远距离探测要求。基于这一痛点,团队对VCSEL的基本结构设计进行调整,通过引入增透区和储光区,开发出用于车载激光雷达的创新产品——超小发散角AR-VCSEL。该产品在发散角、亮度、单模光功率等方面都创造了VCSEL领域的世界纪录,成为点亮“中国芯”的又一突破性成果,并在《自然·通讯》线上期刊发布。

AR-VCSEL在智能驾驶领域带来哪些变化?韩晓明举例,基于纵慧AR-VCSEL的激光雷达,角分辨率可达0.1度以下,探测距离可达200—400米,意味着感知更加精准、距离更远,这将极大地助力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实现从L2到L3的突破,并在不久的未来达到L4。

精耕细作,紧紧盯住感光芯片这“方寸之间”,依靠坚持不懈的技术创新和智能升级,企业核心元件自给自足,产品性能和科技水平领先全球,目前已申请专利200余项、授权109项。“我们依托常州产业优势,协同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开拓产品在新能源汽车激光雷达领域的应用,收效显著。”陈晓迟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越来越多具备智驾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开始选择搭载纵慧AR-VCSEL的激光雷达产品,企业目前已与多家头部激光雷达厂商达成合作,相关产品均订货量充足。“今年企业VCSEL芯片出货量有望突破1亿颗,是前8年的总和!”

新能源汽车进入发展快车道,汽车芯片迎来向上发展的重要机遇。去年全国汽车销量超过3000万台,其中约有50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备了激光雷达,渗透率不到2%,在陈晓迟看来,对年轻的纵慧芯光来说,这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蓝海,企业必须牢牢跟紧产业前沿、市场需求,不断向价值链、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坚持长期主义,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用科技创新锻造发展优势。

构筑新型能源体系 加速动力变革

记者 陈澄

● 报告原文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 新词解读

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能源”被提及12次,成为高频词。去年,我国能源资源供应稳定,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启动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得益于技术创新,我国新能源发电成本快速下降,过去10年光伏成本下降了90%,风电成本下降了50%至60%,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旨在提升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促进经济增长。”江苏大学管理学院资格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朱宾欣解读说,江苏海域辽阔,碳排放低、稳定性强、形式多样的海洋能源,可成为新能源发展、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朱宾欣认为,破解海洋能源技术不成熟、投资成本高、海洋生态破坏等难题,实现高质量“蓝色引擎”澎湃推动江苏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关键在把握“新”字——

“新智能运维”“新技术发电”赋能海洋能源生产。江苏可引入先进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海洋能源设施智能检测、精准预测和维护管理,提高海洋能源生产稳定性。同时,发掘新材料、提高转子和发电机效率,攻克海洋环境腐蚀、侵蚀和高压力等挑战,提升海洋能源生产持续性。

“新海洋液压蓄能”“新深海氢气贮存”保障海洋能源储存。当前,新型储能日益成为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及推动能源生产消费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江苏应创新液压装置和控制系统,强化液压蓄能装备海况适应能力,抚平海洋能源储存波动性;同时,开发深海氢气储层,探索高效储氢材料,改进储氢密度和效率,增加海洋能源储存安全性。

“新减排手段”“新运输体系”绿化海洋能源运输。挖掘新型环保能源替代品,提高运输工具能效,减少运输过程碳排放,提高海洋能源运输环境友好性;智慧升级运输体系,数据驱动物流网络改善,协力发展绿色海运联盟,深化海洋能源运输资源节约性。

“新能源法规”“新节能技术”优化海洋能源使用。江苏还应更新能源政策和法规,加强能源管理和监测,鼓励和支持海洋能源替代利用,拓展海洋能源使用渠道多样性;以及突破能源节能技术开发瓶颈,研发高效节能设备,降低能源损耗,降低海洋能源使用资源浪费性。

“新共享理念”“新合作机制”合理海洋能源分配。江苏可革新省内能源分配规划,推动开发利用信息流动,合理确定各地区能源需求,提高省内海洋能源分配公平性;设立江苏省内和省外能源共享机制,搭建海洋能源技术交流平台,实现江苏与外省互帮互助,强化省外海洋能源分配互惠性。

● 江苏作为

“一心两脉”实现“火电+”转型

当前,我省逐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依赖化石能源的传统发展方式正在转变,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国能常州发电有限公司隶属于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公司,在认真分析自身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公司主动打破围墙、融入城市,坚持“城市需要什么,电厂就供给什么”的理念,围绕“火电+”,走出一条“一心两脉”——以高效清洁煤机为中心、做城市的能源供应动脉和循环减负静脉的“火电+”转型发展道路。

日前,记者来到国能常州发电有限公司一线,了解到公司在国内率先运用GE技术开展两台汽轮机通流改造,热耗下降达480kJ/kWh。数据显示,公司通过大力挖掘机组供热潜力、推进供热技改项目,2023年以来供电煤耗达到288.3g/kWh,单机供热能力400吨/小时,在国内同类型机组中保持领先。

“公司积极协调江苏电信落地算力中心,完成重要科技技术攻关,建成全国首个‘火电+’算力中心项目。推进核电版DCS火电先行示范项目,完成全国超级DCS火电‘首台套’试点任务。”国能常州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左克祥告诉记者,聚力前沿科技攻关,公司提前布局研究高温超导磁储能、纳米粒子储能、磁悬浮飞轮储能等技术,密切跟踪CO_2高效转化燃料技术,锻造火电企业新质生产力。

践行低碳发展使命,国能常州发电有限公司还提出,要持续发挥融入城市发展,为社会赋能作用,持续向城市提供电、热、气、水、冷、污泥、压缩空气、固弃物等多种能源介质。

“比如,推进废水梯级利用和末端雨水、废水零排放治理,开展危废管理及固废消纳,可助力无废企业、无废城市建设。”左克祥介绍,公司依托二期项目拓展城市中水消纳新路径,预计全年消纳中水500万吨。同时,公司将大力开发“新能源+智能农业、渔业、制造业”等应用场景,实施乡村振兴驭风计划,挖掘分散式风电资源,推进零碳工厂、零碳校园建设,持续擦亮绿色名片。

“创新发展为公司和地方带来了显著的协同效益,目前综合能源产业年创效达2亿元以上,成为常州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亮丽名片。”左克祥介绍,以公司综合能源供给为支撑,地方相继引进了年用电量13亿千瓦时、供热量40万吨的世界第一钢铁企业卢森堡安赛乐米塔尔项目,年用电量5亿千瓦时、供热量80万吨的睿恩新能源材料项目等。公司目前具备对外供应电、热、气、水、冷多种能源介质,综合能源利润逐年上涨。

聚焦新赛道,左克祥表示,为进一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公司提出,将聚焦科技创新赛道,深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把创新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本版统筹 陈炳山 付奇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