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孟河:特色猴灯进校园 唱响非遗新活力

2022-02-28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2月19日,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刮着,新北区孟河镇万绥小学操场上却热闹非凡。伴随着锣鼓声声,一出万绥猴灯的精彩大戏热闹开场。

只见十多个“小猴子”,一律戴猴面面具、穿黄色猴衣、扎白色头巾,在锣鼓声中跳跃而出。在万绥猴灯第十六代传承人巢国成的带领下,“小猴子”翻跟头、倒立走、喜鹊步,跳上“大猴子”身上叠成“宝塔”,惟妙惟肖的动作表情,令人忍俊不禁。“小猴子”的扮演者是万绥小学的学生,“大猴子”则由白兔墩村老一辈的猴灯传承人扮演。

巢国成介绍,万绥猴灯距今至少已有300多年历史,是由人扮成猿猴形状进行表演的一项文化活动,集传统舞蹈、杂技、武术等于一身,曾是万绥及周边地区百姓春节期间一项不可或缺的民俗活动,2009年成功申报江苏省非遗项目。

和很多传统技艺一样,万绥猴灯也面临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为了让万绥猴灯焕发新春,近年来,孟河镇走出一条传统文化传承的新路子——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实现了非遗保护与青少年教育的有机衔接。

2012年,孟河镇文体站联合万绥小学,开设传习所,每年从该学校二到六年级的学生中选拔出二三十名学生,作为“小猴子”的培养对象。如今,对于万绥猴灯,万绥小学全校600余名师生人人会跳、个个能舞。学校把传统文化教育、美育、德育、体育活动有机融合,设立了校本课程《万绥猴灯》,运用文字、影像等原始猴灯资料作为教学资源,搭建各种活动平台,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举办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

猴灯非遗传承人巢国成等人经常来校指导,让孩子们了解猴灯的历史渊源及独特文化,掌握猴灯表演的基本动作,做有健康身心、有审美情趣、有家国情怀、有民族自信的“和乐猴娃”。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