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时值年终,上海的演艺市场异常热闹,各个剧团都推出了自己的年末大戏。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捕鼠器戏剧工作室推出的话剧《东方快车谋杀案》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东方快车谋杀案》是世界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奠定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畅销作家的地位。原著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一列辛普朗东方快车被暴雪阻于南斯拉夫境内,可能会在原地耽搁数日。雪上加霜的是,在列车的加来车厢上,一位美国富商被发现横尸于自己的包厢里,身上被刺了整整十二刀。为避免流言蜚语影响列车公司的声誉,同车的列车公司董事、比利时人布克先生决心在当地警方到来之前委托大侦探波洛查清真相。
话剧海报
《东方快车谋杀案》最后的结局体现了阿加莎对公平正义、情理法之间的思考,也是波洛探案系列中除《帷幕》外,让大侦探在凶犯处理上最为纠结的一次。《东方快车谋杀案》创作于1934年。在那个年代里,由于股票巿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大萧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对千百万人而言,生活成为吃、穿、住的挣扎。各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加强了贸易保护的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加剧恶化世界经济形势,使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了摆脱大萧条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与法西斯主义道路。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根源。比较有趣的是,原著中出现的美国人、意大利人、英国人恰恰在此后二战中是对立的双方,然而在作品里阿加莎借由火车这样的平台达成“国际联盟”,为了共同的目的进行了一场善与恶的对决。法本无情,但律法之外不外乎人情。律法是理性的,人情是感性的,在《东方快车谋杀案》结尾,我们可以看到,两者达到了惊人的融合,也引起了观众深思。
话剧《东方快车谋杀案》编剧肯·路德维希(Ken Ludwig)是当今享誉国际的剧作家,其作品在百老汇、伦敦乃至全世界曾经无数次引起轰动。作品《借我一个男高音》(Lend Me a Tenor),曾两度获托尼奖(Tony Awards),音乐剧《为你疯狂》(Crazy for You)曾获托尼最佳音乐剧奖(Tony Award for Best Musical)。路德维希曾两次获劳伦斯奥利佛奖(Laurence Olivier Awards),并获得埃德加奖悬疑作者奖(the Edgar Award from the 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捕鼠器戏剧工作室延续了多年来一贯制作悬疑舞台剧的精良原则,由林奕导演亲自担任中文编剧,紧紧围绕忠于阿加莎小说原著的核心思想,对原剧本进行删改,力求呈现出符合中国观众口味的经典之作。不过这部在世界侦探小说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幸的。因为即使不是侦探小说迷,也由于故事的脍炙人口而早早被剧透,因此林奕导演希望走进剧场的观众“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找到其中的乐趣和满足。
剧照
对我来说,欣赏这部话剧最大惊艳之处有这几点:一是强大的演员阵容。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她的自传中曾提及在她亲自撰写的剧本中除了《黑咖啡》以外都不出现主角大侦探波洛,是因为怕观众都舞台上关注焦点在侦探如何破案,而忽略了其本人借由剧作本身所意图传达的艺术思想。但是《东方快车谋杀案》或许是个特例。由于作品中凶手身份的特殊性,因此登上东方快车卷入事件的旅客人数众多,为群星汇集于话剧舞台打下了扎实的粉丝基础。
于是,在舞台上,你看到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吕凉、宋忆宁等七位国家一级演员加盟此剧,甚至著名配音演员张欣饰演了在2017年新版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中自己配音的角色形象。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飙戏,群星荟萃,实在大饱眼福。二是演员对角色扮演的理解。舞台上当王肖兵老师饰演的生活在美国的意大利人与一众陌生乘客打招呼时,那种意大利人特有的韵味活灵活现。当吕凉老师扮演的大侦探波洛在行驶的列车中亮相时,对于周边小物件不和谐之处的处理、打招呼时对于自己名字纠错,一下子将我们在原著中所熟悉的那位有着小小的灰色脑细胞的、孤傲的比利时侦探形象呈现了出来。当宋忆宁老师扮演的赫伯特夫人前半场一惊一乍的高傲贵妇形象深入人心时,又会为结局的人物形象反转钦佩不已。优秀的表演者对于角色的把握和理解能力绝非一朝一夕能够练就,功力可见一斑。三是剧团主创对于细节的精益求精。当整部话剧第一幕众多旅客登上东方快车的场景跃入你眼前,你会惊叹于舞台上舞美设计的华丽,能将火车出站场面呈现出来绝对需要大手笔精心打磨,同时小到列车员衣领上的1214标记(本剧首演日为12月14日)、波洛在列车上阅读的英文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原著,大到列车车厢狭窄过道设计、大雪纷飞场面营造,都是让人值得称道的地方。
其实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剧作家本·赫特就有意将《东方快车谋杀案》改编为舞台剧,并为此征求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意见。阿加莎表示她有兴趣将该剧搬上舞台,但是希望能由自己来完成改编。她表示,舞台剧的开场应该是回顾纽约的绑架案件——这恰恰是后来的1974年英国电影版所采用的做法。可惜,阿加莎最终并未将她的想法付诸实施。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和上海捕鼠器戏剧工作室带来的这版《东方快车谋杀案》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完成了阿加莎当年的梦想,也是主创团队以阿加莎忠实的粉丝的名义,献给阿加莎本人的一封情书。尽管全剧在开篇群戏调度、下半场审问等部分段落节奏把控等小细节方面还需要细细打磨,但无疑是充满诚意的、绝对不容错过的一部佳作,值得每位话剧迷走进剧场,欣赏如此这般美妙的视觉盛宴。
2024-10-04
2024-10-01
2024-09-09
2024-09-01
2024-07-23
2024-07-22
2024-07-21
2024-07-14
2024-07-13
2024-07-02
2024-06-29
2024-06-29
2024-06-13
2024-06-12
2024-06-12
2024-06-09
2024-03-29
2024-03-24
2024-03-24
202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