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旅游,有句很形象的话,说从你待腻了的地方去别人待腻了的地方。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对。说它对,是因为对自己生活的地方,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久而久之,缺少了新鲜劲儿,而对外地没去过的独特的却又心生艳羡,梦寐以求,心驰神往,跃跃欲试。
如果一个人长期在一个地方待着不动,窝着,难免有待腻的感觉。说不全对,是因为人们去旅游,不一定是在原地待腻了的缘故,比如,有的对旅游感兴趣,有的有精神、审美方面的需求,希望在有生之年多走多转多看。也就是说,旅行与待腻的关联性不十分紧密。旅行,是行万里路的一部分,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学习取经,增广见闻,锻炼身体,益处多多,说去别人待腻了地方,未必恰当。
其实,在一个地方腻与不腻,看自己的习惯,看心态、心情,看自己的活法。社会在开放,人员在流动,而人的生活基础摆在那里,一生居住在哪儿,相对比较固定。即使外出游览几天、一段时间,总归是暂时的,最后还是回到原地。任何一个地方有利有弊,人间哪有仙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心安处是吾乡,人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谁不说俺家乡好,无非一些地方有特色有优势罢了。所以,待腻不待腻,头脑镇定,生活稳定,内心安定,是我们为之追求的目标。
人虽然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性,但行动仍然受到多种限制,工作忙碌,家务缠身,身不由己,出行不便,“我想去桂林,不是没时间,就是兜里没有钱”。疫情几年,许多地方,三番五次大范围“静默”,让你插翅难飞,想出出不来,想回回不去,隔离,弹窗,招多着呢,层层加码给闹的。
就腻而言,不单是一个待腻的问题,还有吃腻了玩腻了干腻了过腻了,最要命的还有活腻了的说辞。张家界那四位即是明证,不想活了,活腻了,相约放弃生命,悲凉一幕,令人腕叹。有天琢磨,领导干部出问题,大多是无信仰,无灵魂,无原则;平民百姓出问题,往往是无力,无助,无奈。
不管哪种腻,求新求变,自立自强,当成为一种思路、招法。
待腻了,抽空出去转转,换换空气,换换环境,换换脑子。
吃腻了,换个做法,变个菜谱,几天不重样,一种食材,不同吃法,实在不想做,顾不过来了,偶尔点个外卖。
干腻了,感觉不合适,跳槽,挪地方,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山不转水转,靠本事吃饭,靠劳动吃饭,靠智慧吃饭,靠勇气吃饭。
活腻了,何必呢,天无绝人之路,打破常规,换个活法,别太着急,脸皮厚点,巧奔妙逃,绝处逢生,赢家向来属于扼住命运的咽喉者、生活的强者、坚韧不拔无坚不摧者。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