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新闻 > 浙江 > 正文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全国仅6个,仙居下汤遗址入选

文章来源:都市快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2-21 17:30:43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爱江南,爱生活!欢迎访问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揭晓了“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浙江仙居县下汤新石器时代遗址等6个项目入选。
wn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考古人员在下汤遗址发现了什么,又有什么样的特别之处?wn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仙居县城往西30公里,横溪镇境内,在永安溪上游的河谷平原中,有一个名为“下汤”的小村落,村落背靠名为“白冠”的山,一条名“四鸟坑”的山溪从山中蜿蜒而来,流经村落,溪水东面一处高出周边农田半层楼的被当地人称为“汤墩”的台地,就是下汤遗址的位置所在。wn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记者从仙居县获悉,下汤遗址最早发现于1984年,在198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开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勘探。2018年,进行正式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wn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2022年,下汤遗址被纳入“考古中国——长江中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的形成研究”课题,发掘持续至今,目前已发掘面积2250平方米。wn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截至2024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仙居县下汤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壕沟、人工土台、房址、食物加工场所、红烧土“广场”遗迹等。综合研究后,考古队初步复原出下汤远古村落的结构布局,成为我国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组织结构的重大突破。wn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考古专家判定,下汤遗址是远古中国最早出现的定居村落之一,是我国早期农业社会以及早期村落形态的“化石”。其年代跨度大、文化序列完整,在浙江独一无二。在已发掘的上山文化遗址当中,它的聚落要素最为完备、结构最为清晰、内涵最为丰富,是有着万年历史浙江的一个缩影。wn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5年至今,考古团队通过研究陶片材质并结合碳十四测年方法,初步判定,下汤遗址中大型墓葬的年代距今约9000年,随葬品共计52件,其中陶器超20件,是迄今为止国内同时期墓葬中随葬品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一座。wn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主要考古发现wn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1. 环壕wn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遗址存在内外两重环壕,内环壕形成于上山文化时期,沿用至跨湖桥文化时期,外环壕为好川文化时期。环壕南部未闭合,推测此处可能存在通道。wn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内环壕宽约10米、深约2米,壕沟内堆积为灰黑色淤粘土,出土大量陶片、石制品、动物骨骼和植物遗存。壕沟内侧沿岸和沟底分布较多的坑,多为近圆形,凿破砾石层,初步判断可能为食物储藏坑。wn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2. 中心台地与食物加工场wn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中心台地位于遗址中西部,为相对独立的自然黄土台地。考古发现上山文化中期房址4座,食物加工场遗迹1处,沟渠、沟槽、道路各1条。晚期则演变为红烧土“广场”,“广场”上清理器物坑30余座。wn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食物加工场位于圆形房址的北部,由多个集中分布、原地使用状态的石磨盘组成。大多数磨盘放置在坑底,个别直接放置于地面上,推测为食物加工的场所。wn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3. 外围人工土台与墓葬wn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外围人工土台上,目前已揭露房址2处、灰坑23座、器物坑28座、高等级墓葬3座。土台大多呈长方形,长一般8至10米左右、宽5米左右,现存高度0.4至0.8米不等。土台上发现有房址、灰坑、器物坑、墓葬等遗迹。wn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中心台地外围东部的土台上清理上山文化墓葬3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东西向或南北向。随葬陶器较多,均在20件以上,规整地排列在墓葬的一侧或两侧。器形主要有平底罐、圈足罐、大口盆等。从随葬品的数量看,推测墓主人等级较高,也由此看出距今9000年左右社会可能已开始分化,出现不平等。wn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wn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爱江南,爱生活!欢迎访问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