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即将到来,杭城的雨水也十分应景地多了起来。最近昼夜温差较大,早晚时段寒意犹存。
民间常常流传着“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的俗语,因为入春后,常出现一段“前春暖,后春寒”的日子,也就是“倒春寒”,这段时间大家要格外注意身体。
“春捂”怎么捂?身体哪些部位要着重注意保暖?一起来听听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张冰的建议。
“春捂”有讲究
甲流痊愈后也要做好防护措施
新年开工没几天,白领小张(化名)就蔫蔫的,一点精神都没有。“前几天中午太阳大,气温高,我便随意脱了衣服,结果一不小心感冒了。”小张擤着鼻涕怏怏地说。
俗话说“春天孩子脸,一天变三变。”张冰介绍,虽然目前节气上属于春天,但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大,过早脱掉棉衣,一旦气温降低,身体会难以适应,使抵抗力下降。同时,进入春季,病菌大量繁殖,乘虚侵袭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最近流感来势汹汹,很多人感染后已经转阴了,但仍然会伴随着咳嗽、咽痛、痰多、乏力等恢复期症状,有的甚至迁延1个月之久,不胜其烦,不堪其扰。
痊愈以后,身体还需要有一段时间恢复,在这段时间内,张冰建议需要做好以下措施:
生活起居调摄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流感恢复期患者应尽量减少出门,少去公共场所,外出佩戴口罩,以免感受风邪、寒邪,加重咳嗽症状。适时增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勤洗手,勤开窗通风。注意劳逸结合,早睡早起,切勿过度劳累,导致疾病复发。
饮食调护
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有一定的节律、节制,不得过用生冷海腥、膏粱厚味、煎炸、油腻之品,以免加重咳嗽、咽痛等症状,同时还可能增加脾胃负担,导致食滞。可以多食用梨、枇杷、莲藕、山药等滋阴润燥、甘平益气的食物。
穿衣注意“下厚上薄”
身体这些部位也要“捂”好
“‘春捂’要注意好两头,尤其是老人、小孩、免疫力低下者,若在早晚温差较大的时候过早摘掉帽子和围巾,易遭受风寒侵袭,导致伤风感冒加重颈椎病的症状。”张冰建议,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因为乍暖还寒时,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易受风寒侵袭,故寒多自下而生,很容易遭到风寒侵袭,这时寒气与湿气就会悄悄地趁虚而入,尤其是裸露的膝关节不知不觉间会感到酸胀不适,关节僵直等,从而引发关节炎。
除了做好头部的保暖,身体这些部位也不能受寒:
腹部: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群更要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女性尤其要加以重视。
双脚:脚被誉为人的“第二心脏”,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有可能乘虚而入,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肩颈:颈部受凉,不利于脑部供血。同时,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引发肩周炎及其他肩部不适。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