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胸闷”“感觉喘不过气,这是怎么回事”“总是心慌,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春节假期过后,“胸闷”“心悸”“心慌”成了热词。蛇年首场寒潮来袭,这几天,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每天接诊的相关患者不下10人,其中超半数属于“节后心脏综合征”。
70岁的厉大叔患有高血压,平日一直小心翼翼地控制饮食和作息,春节假期亲朋好友聚餐,一高兴就贪杯了。
“当天饭后我感觉有点胸闷,还以为是累了,没当回事。不料晚上越来越难受,肩背部剧烈疼痛,浑身出汗。爱人把我送到临平一院,检查后才知道是急性心肌梗死。”厉大叔当即接受了急诊介入手术,这才捡回一命。
心内科副主任於华敏介绍,春节假期,很多人暴饮暴食、烟酒过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引发“三高”,出现心绞痛、头晕、头痛等症状;此外,频繁的聚餐、会友打乱了正常作息,导致睡眠不足,诱发心梗、心绞痛、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这两天日均气温降幅较大,血管受寒冷刺激收缩,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更易脱落,血管堵塞的风险也更大。”2月天气乍暖还寒,於华敏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给大家提个醒:出门时注意御寒保暖,尤其要注意颈部保暖;均衡饮食,多喝热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便秘、规避脑血管意外;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量运动,时间以上午9点—10点或午后为宜,时长控制在1小时内,不空腹运动、不激烈运动,可选择散步、体操、八段锦等舒缓柔和的有氧运动;压抑、焦虑等负面情绪可能导致血压波动、病情加重,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心脑血管疾病是慢性病,需长期甚至终身服用药物。有的患者不遵医嘱擅自停药,在心脏病高发的冬季尤其危险。除了定时定量服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一旦出现胸痛、胸闷、心慌、气促,以及容易被忽视的牙疼、胃痛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於华敏建议,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男性、高龄、运动少、冠心病家族史等)者,应常备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便及时自救。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