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聚餐多,相信不少人都在狂“炫”美食,但频繁的酒肉大餐没准会给健康惹上大麻烦。
这两天,话题#女子暴饮暴食 医生胃里取出10斤食物#冲上社交平台热搜榜,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暴饮暴食真的会吃出“内伤”。
41岁女子暴饮暴食
胃里取出10斤食物
家住江苏南通的患者张女士因反复暴饮暴食,导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据了解,张女士日常食量就大,一个月前她开始感到腹胀不适,肚子也比以前大了一些,但她并未调整饮食习惯。
过了两周,张女士的腹胀、呕吐越来越严重,加上几天前吃了柿饼,整个腹部开始疼痛,紧急送医治疗。随后转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时,她已出现昏迷。
医生发现,张女士的十二指肠梗阻导致胃极度扩张,多发胃壁坏死穿孔,胃底处薄弱如潮湿的卫生纸。手术时,医生清理出超过3000ml的胃内容物,包括大量的咸菜、豆芽,重达10斤,还有许多6cm大的胃石。
切除的患者全胃(图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医生提醒,市民特别是老年人、有消化道基础疾病以及做过腹部手术的人,要尽量做到三餐规律、饮食荤素搭配、菜肴少盐少油、适度饮酒,避免连续多日或者空腹吃大量柿子、咸菜、豆芽等粗纤维、不易消化的食物。
张女士在未调整饮食习惯的前提下又食用了不好消化的柿饼,这才导致危急情况的出现。但我们只要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量食用,了解和掌握相关注意事项,平时吃一些柿子、柿饼,对人体健康是不会产生影响的。
吃撑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很多人认为,一两顿大餐不会造成明显伤害,但身体内部可能已经乱作一团,后续甚至会加重代谢紊乱,继发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脂上升等问题。
1、心肺受挤压
由于身体内部空间有限,当胃部迅速膨胀至正常饮食时的数倍后,会挤占心、肺等其他器官的空间,造成肺部扩张受限。所以短时间内进食大量食物后,常会让人有种“撑得喘不上气”的感觉,并且可能引发呼吸困难、胸前区不适,甚至心肌缺血、心绞痛等情况。
2、胃部被“灼烧”
正常情况下,胃消化一顿饭需要2~4小时,但一顿大餐后,即使胃部加大胃液的分泌,也需6小时左右才能消化完。部分胃液还可能反流进食管,造成胃灼热,甚至少数人的胃壁会因过度撑大而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发局部坏死、出血和胃穿孔。
3、胰腺会自残
胰腺是机体第二大消化腺,会因大量高脂、高糖食物进入高强度工作,加大胰液的分泌。若胰腺无法在短时间内排出胰液,便会开始“自我消化”。如果同时摄入大量酒精,胰腺局部受到刺激,可出现炎症反应,更易诱发急性胰腺炎,轻则引发急性腹痛,重则有生命危险。
4、免疫被削弱
《自然·免疫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突然的一顿高脂大餐,足以使全身免疫进入短暂的抑制状态,增加肠道对致病菌的易感性。简单来说,每吃一顿大餐都会开启限时的致病性感染“窗口”。
长期吃得太饱
会对身体造成这些伤害
1、引发肥胖,增加死亡风险
长期吃太饱,意味着长期摄入过量的营养,很可能引发肥胖。而肥胖是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会增加死亡风险,比如:2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代谢紊乱、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等,同时,肥胖可以通过增加体内炎症、损害血管内皮功能等机制使得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下降速度更快。
2、 陷入“暴饮暴食”的恶性循环中
长期吃太饱,会扰乱人体对食欲的调节,导致人陷入到暴饮暴食的恶性循环中。暴饮暴食免不了高脂肪、高盐或高糖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多巴胺等让人感觉快乐的激素,久而久之,这会使得大脑将这些愉悦感与某些食物联系起来,最终鼓励你为了快乐而不是为了饥饿而吃。
饱餐之后如何“补救”很重要
大餐后第二天,即使食物已消化完毕,但各大器官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亢奋和混乱,也要给予恰当的安抚。
1、少量多次饮水
高脂、高糖食物中,钠含量通常也不少,充足的饮水能加快机体代谢,可适当多喝些白开水、绿茶或柠檬水,以少量多次为宜,达到2000~2500毫升,加速钠的排出。
2、补充膳食纤维
大餐中往往缺乏蔬菜、水果,易引发便秘等问题。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加速食物残渣的排出,建议多吃黄瓜以及富含钾离子的食物,比如香蕉、土豆、海带、菠菜等,有助加速钠离子的排出。
3、让肠道动起来
建议饭后20~30分钟做点轻量运动,比如站立、散步,可减轻饭后不适。
若腹胀持续时间较长,可服用健胃消食片等药物帮助消化。第二天可适当做些力量训练,消耗体内过剩的糖原和多余的热量。
此外,为了减轻身体负担,有些人在大餐后会限制饮食甚至节食,这可能会适得其反,加重胃肠的损害。保证三餐正常饮食即可,但需少吃高热量的加工食品。
特别提醒:
平时在进餐时,建议细嚼慢咽,进食的速度千万不要太快。进食顺序为: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主食可以尽量多选一些粗粮谷物豆类等。
如果大餐后出现剧烈呕吐、腹痛、发热、腹泻等不适,可能是胃穿孔、急性胰腺炎、肠胃炎的信号,需尽快就医。
素材来源:央视网、国家应急广播、健康河南、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