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新闻 > 城市资讯 > 正文

扬州用上高科技 农民“慧”种地

文章来源:扬州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7-15 18:30:17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

这几天,仪征市陈集镇新农人陈朝云刚刚完成水稻田除草任务,正进行复合肥喷施。这些过去费时费力的农活儿,如今只要操作农用无人机就可以又快又好地完成。Iru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陈朝云工作的陈集农业产业园现有无人驾驶收割机3台,大疆T60农用无人机1台,大疆T50农用无人机3台……全部先进农机具达36台(套),年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1.7万亩。Iru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扬州市“智慧农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态势:高邮鸭发展集团探索推广“笼上养鸭”模式,共有9栋笼养设备和269台(套)养殖装备,可实现一人全程饲养2.4万只蛋鸭;宝应业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购置了机械化、智能化养殖设备40多台(套),年出栏白羽肉鸡800万羽,形成了“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资源化”畜禽养殖新业态……Iru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3年,全市以“两全”示范县创建为抓手,聚焦“全程全面”,聚力“智能绿色”,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农机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3%,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0.6%。高邮、江都、广陵成功申报省级“两全”示范县创建,实现县级全覆盖。Iru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机器换人”背后是“科技强人”。今年4月,从省农民教育培训指导站传来好消息,在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教师说课大赛江苏选拔赛中,扬州市选派的宗雨阳、祁贵仁两位选手脱颖而出,分别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5月,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公布第一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名单,扬州市的高邮红心旺食品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邗江区贵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扬州市聚源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榜上有名。Iru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市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郑伟介绍,近年来,扬州市通过“培训+比赛”形式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为新农人展示风采、交流经验、提升能力搭建平台,为全市“智慧农业”发展储备人才、积蓄动能,支撑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高质量发展。Iru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我们将不断加强农业产业智改数转网联和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引导和重点扶持相关农业园区、企业和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培育一批应用典型,为‘智慧农业’建设主体树立行业标杆。”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与信息化处负责人表示。Iru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记者手记Iru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推广“智慧农业” 赋能乡村振兴Iru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要实现粮食安全,让中国人端牢自己的饭碗,科技兴农是必由之路。Iru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过去提到种田,一般人脑海里会浮现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如今,在高科技的加持下,新农人种田实现了科技化、智能化、无人化。Iru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近年来,扬州紧紧围绕农业强市目标,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总要求,通过不断强化科技协同创新、加速成果推广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等措施,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持续推广“智慧农业”,实现科技与农业生产跨界组合、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Iru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