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3月29日,全市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会在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召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效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我市积极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强化政策引导,深入诊断服务,坚持培育储备,形成“国家-省-市”梯队培育模式,一批长期专注于绿色制造的企业脱颖而出。截至去年12月底,我市已创成省级绿色工厂8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1家、国家级绿色园区2个。
“随着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步伐加快,‘碳减排’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更是我市企业冲破国际碳壁垒必须修炼的基本功。”市工信局副局长张宇明认为,这对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据悉,去年10月1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即碳关税)试运行,过渡期到2025年底,从2026年起,欧盟将向进口的钢铁、铝、水泥、化肥、电力和氢等6类产品正式征税,2030年后将纳入更多行业和下游产品。去年欧盟出台的《新电池法》规定,今年7月起,在欧盟市场销售的动力电池及工业电池必须提供碳足迹声明。苹果、宝马、波音等国际“巨头”也已对上下游钢制品、铝制品、零部件等供应商提出越来越严格的低碳要求。
“这些都预示着国际碳壁垒等绿色壁垒正在逐步形成,可以说,‘双碳’已经直观地走到了我们身边,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加快绿色发展、低碳转型,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张宇明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形势下,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必然选择。各市(区)工信部门要加大工业企业节能和绿色化改造力度,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为纽带,加快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转型,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碳资产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朱星阳博士认为,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碳壁垒,企业应及时做好碳关税政策消化理解,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跟踪政策动态,定期做好分析,系统形成企业碳管理路径。同时,要做好碳盘查工作,掌握自身碳排放情况,联合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开展碳排放数据核算与报送,做到数据可靠真实、准确及时。此外,抢抓2024到2025两年的过渡期,结合碳排放数据核查情况和生产实际,制定企业碳减排重点项目计划,选取见效快、减排明显的项目优先实施,尽一切可能突破壁垒。对政府而言,要引导企业做好碳排放基础数据收集与管理,规范落实重点企业碳排放报告制度;加快建设市级公共服务平台,结合地区优势产业开展碳足迹数据库建设,夯实高质量碳管理根基。(记者 潘荣进 通讯员 李伽)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