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充值”更放心更省心
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服务平台上线
本报讯(记者 赵梦静 通讯员 燕璐)1月26日,我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市预付卡管理进入了“线上+线下”双向互动、“监管+服务”双轮驱动的崭新阶段。
单用途预付卡(以下简称“预付卡”)是指经营者发行的,仅限于在经营者或者其所属集团、同一品牌特许经营体系内兑付商品或者服务的预收款凭证,包括以磁条卡、芯片卡、纸券等为载体的实体凭证和以密码、串码、图形、生物特征信息及其他约定信息等为载体的虚拟凭证。
近年来,预付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涉及零售、住宿餐饮、教育培训、美容美发、体育健身等方方面面,对便利支付、促进消费、繁荣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一些经营者超出经营能力过度发卡,导致提供的商品、服务质量下降,甚至发生经营者关门跑路或者通过发卡非法集资等问题,给消费者权益带来严重损害。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市12345热线共受理预付卡相关诉求10604件。
预付式消费监管事关老百姓“钱袋子”,事关营商环境建设。如何破解监管“老大难”问题,我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此次上线运行的泰州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服务平台,以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对预付卡消费的主动监管、源头监管,系统重塑了群众购卡、商户发卡、资金存管、预收核销、信用评价、纠纷调处等全业务流程,是提振市场消费信心、激发群众消费活力、构建近悦远来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副市长刘志明说。
市商务局局长耿晓利介绍,该管理服务平台具有备案管理、资金保障、信用管理、风险预警、纠纷调处、企业服务六大基础功能。预付卡经营主体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祥泰预付码商户端”,上传营业执照、法人身份信息等,实现“一键登记”;系统根据商户经营能力、财务状况、履约能力、信用评级等核定可发卡规模。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服务平台与相关投诉举报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通过赋予经营者红绿黄三色预付码,让消费者直观掌握商户信用风险。该管理服务平台还建立了线上纠纷和解子平台,对平台案件双方给予3天冷静期,如果和解失败,再自动转至对应部门进行处置。此外,引入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支持,并配套“预付贷”,积极探索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不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前期,我市根据全市发卡经营单位分布情况,在6个市(区)确定了12个街道试点平台的推广运营,明确了每个街道今年要完成至少180家,全市不少于2000家发卡经营单位的平台备案任务。
接下来,我市将重点聚焦零售、住宿餐饮、居民生活、非学科类培训、文化娱乐、体育健身、诊疗托幼等预付式消费行业领域,开展为期1年的预付式消费纠纷化解综合集成改革试点,着力解决商户不愿不想不会上平台登记备案发卡用卡问题,为全市全面推广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