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月19日镇江讯 一周前,家住扬中的62岁朱女士和老伴在家吃鱼时,一不小心把鱼刺吞了下去,立刻感觉到嗓子一阵刺痛,又是吞饭又是催吐,都无济于事。
当地医院为朱女士进行了喉镜检查,奇怪的是喉镜并没发现有异常。以为是鱼刺卡喉后的创伤产生了炎症,就为朱女士进行了输液抗炎治疗,让她回家看看情况。
回家后,朱女士的症状不但没有减轻,还愈发严重,吞咽疼痛、咽痛加重难忍,于是再次返院要求治疗。在当地医院喉镜和胃镜下检查均未果,而此时朱女士的咽喉部因为连日的鱼刺侵犯早已红肿不堪,每日仅靠鸡蛋糕泡水维持进食。当地医院建议她立刻转入镇江第一人民医院治疗。
CT平扫下,右侧口咽部舌根旁提示出现了小条状的高密度阴影。“消失的鱼刺”出现了!原来鱼刺并没有消失,而是进入到喉咙深部若隐若现,只有1/3不到卡在食道壁上,另外的绝大部分都在食管外。
消化内科立即组织科内精干力量,奈何胃镜仍寻觅不到鱼刺的踪迹。持续等待的每一秒钟,隐匿的鱼刺都可能向颈总动脉进一步游移,随时有穿破血管甚至死亡的可能。更危险的是,朱女士已经出现了呼吸衰竭,重症医学科紧急收治并为朱女士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
病情复杂且紧急,医务部连夜组织全院会诊,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金兆辰、吉木森,副主任医师杨宏锋、虞志新,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陶立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吉均祥,口腔科副主任医师杨学明,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唐志洋,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施益军等医生,在第一时间立即对该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讨论,“必须立即手术!”
手术风险极高,术中会出现出血、难以找到异物的可能,同时术后还可能有继发性感染、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等情况,会危及患者生命,七个科室的医生们都深知这些,但这场悄无声息的“生死较量”不得不而为之。
口腔科副主任、颌面外科主任杨学明术前最担心就是术中鱼刺会进一步发生移位,患者进手术室之前,他提出对其再次进行CT检查,在急诊影像科,包括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吉均祥在内的几位专家,对鱼刺进行了术前的三维定位。一切准备就绪后,在气管插管麻醉下为朱女士进行了“颈部切开异物取出+清创术”。
果然,术中随着一层层解剖结构的打开,暴露咽后壁之后,手术台上的人都陷入了沉思,用手几乎摸不到鱼刺,好在凭借术前的精准定位,很快找到了炎性的小硬结。
一直等待在手术台边的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施益军也适时给出了细化方案:局部做出小切口。在探查深度约5mm后,终于找到了鱼刺的踪迹,一块长约2.4,宽约4毫米的刀片状鱼刺现出“真身”!
手术仅用时40分钟,此时距离朱女士来院尚不足23个小时。
“心头大患”被顺利取出,朱女士一家都很高兴。为更好地给予患者精准治疗,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也为她制定了个体化抢救治疗方案,以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朱女士生命指征稳定,已从重症医学科转入口腔科病房进行后续治疗。
对很多喜欢吃水产的人来说,吃鱼乃一大乐事,但千万不要“乐极生悲”。所以,我们吃鱼时一定要小心,特别是老人和小孩。
据该院口腔科副主任、颌面外科主任杨学明介绍,医院每年都会很多异物卡喉的病人。要注意的是,如果不幸被鱼刺卡住,强行吞咽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那么,如果遇到骨头或鱼刺卡喉咙的情况,应该怎么科学处理呢?
首先应立即停止进食,连水都不要喝,放松咽喉尽量减少吞咽动作,舒缓情绪。能够避免食物挟裹异物对食道和胃肠造成二次伤害。然后初步判断鱼刺在卡的位置。
如果连吞咽口水都会感到咽喉部疼痛,有的甚至脖子痛、胸部疼痛,这就是卡在了食道内,应立即去医院。 如鱼刺卡在口腔或咽喉部视线可及部位,可以用筷子或者勺子柄压住舌头,用镊子等工具轻轻夹取出来。如果自行处理后,咽喉部仍感不适,建议上医院就诊排查。
鱼刺卡喉的情况,大多是在吃饭很急、看电视、聊天等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发生的,长辈常说的“细嚼慢咽”很有道理,遇到紧急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