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施工队伍进入淮安区经二路、杜康桥路积水点改造工程现场施工,预计2024年汛前完成。淮安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包括在原有雨水管道基础上增设雨水管道等。工程完工后,能确保极端天气下路面雨水迅速经雨水干管排入河道,避免道路积涝、周边小区受淹。
“不淹不涝”城市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近年来,淮安市围绕建设“不淹不涝”城市要求,扎实推进城区排水防涝工作,筑牢城市防汛安全屏障。
扎实开展汛前排查整治。自2021年以来,全市新建、改造雨水管网164.9公里,新建雨水泵站14座,累计实施了珠海路综合提升、淮河路铁路下穿泵站管网及配套、淮安区低洼受涝片区专项整治、清江浦区城区积涝点改造、淮安工业园区化工片区排涝能力提升等39个“不淹不涝”城市建设工程,总投资超40亿元。各县区围绕过流能力“卡脖子”问题,严密开展排水防涝设施隐患排查及闭环整改,今年汛期前,疏通市区排水干管2900公里,清掏窨井和雨水井3.5万余座,清理污泥2.38万立方米,保障城市排水系统畅通无阻。
全力加强汛中应急响应。目前,淮安市已建成覆盖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建筑工地、住宅小区、危旧房屋、人防工程、棚改地块7大条线“横向到边”,市、县(区)、镇(街道)“纵向到底”的应急响应体系,组织专业抢险队员435人、社会抢险队员783人,建立汛期应急处置队伍。今年经历的8次强降雨中,淮安市迅速启动城市防汛排涝应急响应,落实强降雨应对措施,保证了清江浦区徐州街、淮安生态文旅区云林路等积水点在1小时内退水。
及时开展汛后复查。对今年汛期出现的易淹易涝点进行再梳理、再排查,坚持靶向治涝,系统谋划“一点一策”整治方案,逐一明确治理任务,力争2024年汛期前完成整治,保障安全度汛。
“不淹不涝”城市建设,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淮安市将对标国家最新要求和国内先进地区,聚焦历次强降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短板,加快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升城市防汛排涝能力,奋力推进“不淹不涝”城市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融媒体记者 刘 权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