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新闻 > 城市资讯 > 正文

淮安首届运河之都城市艺术季落幕

文章来源:淮安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0-30 20:18:44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

乐声悠扬,韵染运河之都;舞步翩跹,描绘江山无垠。自26日起连续3天,由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人民网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淮安上演,倾情展卷“青绿”千里江山。市四套班子相关领导与3000余名观众一同品味了这场艺术盛宴。作为“运河之都城市艺术季”的落幕演出,《只此青绿》用雅致清丽的东方美学为这场持续三个半月的艺术盛典画上句点。rm5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只此青绿》惊艳亮相rm5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现场观众共赏中式美学rm5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清泠的月光下,《千里江山图》在案上缓缓展开。观众跟随“展卷人”的视角,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篇章,走入宋代青年画家王希孟的内心,伴其经历了呕心沥血绘制《千里江山图》的时光,在视觉盛宴中感受宋风雅韵。演出结束时,现场掌声雷动,观众沉浸在青绿山水的古典意境中久久不愿离去。rm5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只此青绿》出道即顶流,一舞即封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李森表示,该剧充分展示了祖国的锦绣山河、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和中国人骨子里的自信优雅,是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之作,是传统与创新、古代与现代、诗画舞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也是向国潮国风致敬、有灵魂接地气的巅峰之作。rm5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据介绍,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创排与演出,首次提出“舞蹈诗剧”的全新概念,用舞蹈语言表现诗的写意、画的留白,为观众呈现了“每一帧都是画”的视听盛宴。rm5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名家名团齐聚淮安rm5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首届艺术季备受热捧rm5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首届运河之都城市艺术季”由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指导,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与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主办,淮安市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承办。在三个半月的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家、名团齐聚淮安,先后上演22场精彩剧目,共吸引观众近2万人次。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于毅音乐剧《灵魂摆渡》、《维也纳管弦乐交响音乐会》及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等重磅演出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rm5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本次演出季还策划组织了亲子跳蚤市场、宋代妆造体验、古风游园会等线下公益互动活动,极大增强了艺术季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体现了“运河之都城市艺术季”——“为艺术,为生活”的主旨。rm5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文化文艺体现一座城市的底蕴和品质、厚度和高度,是城市的最好代言、最亮名片。”李森说。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让全市人民得到更好艺术熏陶、享受更好文化大餐,淮安通过举办“运河之都城市艺术季”等形式,积极引入一批高水准的文艺精品,极大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显著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满意度。同时,淮安注重在文艺精品的生产上持续发力,淮剧“涟水现象”受到中宣部、国家文旅部的关注点赞,创排的儿童剧《新安旅行团》去宁赴京演出好评如潮。可以说,淮安已形成“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文艺精品观赏氛围,淮安文艺精品生产已由“早春二月”步入“朵朵花开满枝头”的“阳春三月”。rm5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的‘四个新’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大要求,奋力扛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全力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惠民利民,努力让淮安这座城市散发更加浓郁的文艺芬芳。”李森说。rm5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融媒体记者 黄秋怡 吴家婧rm5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通 讯 员 丁群沥 杨仲官rm5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