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古城西门,有一条明清时期遗存下来的老西门大街。
站在南市桥上远眺,一边是崭新繁华的现代都市,一边是平淡宁静的明清老街。踱下桥头,便是老西门大街。
老西门大街东连西长街,西与淮安旧城庆成门相接,南依文渠河,北与饷铺街、棋盘街(现镇淮楼西路)平行,全长380余米,宽5米多。在淮安的老城池中,以四个城门为起点的四条大街,唯一保存老街风貌的只有老西门大街。
昔日的老西门大街,是古城水陆交通要道。《淮城信今录》记载:“高宗纯(乾隆)皇帝六次巡幸江浙,皆过山阳(淮安)境,每次御舟驻北角楼,登岸乘马入北门,由西门出登舟……”也就是说,乾隆皇帝每次巡游结束,均从西门大街出庆成门登船。不仅如此,过去南北来往的官员、商贩如果要在淮安逗留,一般都泊舟于此。因其地位非凡,所以街上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行当齐全,从早到晚夜不息市。
如今,行走在老西门大街上,可以看到沿街民居仍保留着明清以来的老式小瓦店面房和二层楼的建筑风貌,下层多为门店,上层用来居住。
清晨,当很多人还在熟睡的时候,老西门大街已早早地热闹起来。鸡鸭鱼肉、瓜果蔬菜,各式摊点琳琅满目。热气腾腾的餐食,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在楼宇林立的今天,老西门大街充满了市井烟火气。
下午,摊贩渐渐散去,还原给人们一个慢生活的老西门大街。一排排支起的遮阳篷,墙边的老旧三轮车,还有坐在躺椅上听着收音机的白发翁,满是岁月静好。
“我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也只有在这儿,才有家的感觉。”谈及老西门大街,84岁的姚玉泉老人仿佛有说不尽的感情。他还记得故老口口相传:古城西门原名望云门,后来改名庆成门。老街西头的淮城镇成人教育中心原是“杨元记杂货店”,主人家是闻名全国的“抗日家庭”——肖禹家庭。
在老西门大街西段东首,有一幢具有典型江淮地区民居建筑风格的二层楼房。这是淮安化学工业的摇篮、第一家民族化学工业生产厂家——霍培元皂厂的旧址。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其生产的“国光”牌肥皂、歪子油等民用化工产品,畅销苏北地区。
老街是连接古今的媒介,也是悠悠历史的见证,越往深走,历史气息便越浓。许焕故居、松寿堂中药店、汪记香店、眼王庙、福音堂……短短数百米的老街,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就达32处。一个个文物景点,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经过岁月的洗礼而熠熠生辉。
一条老西门大街,走过无数名人名家、走过南来北往的商旅、走过一代又一代淮安人,在纵横交错的时光中,守望着城市记忆。
■融媒体记者 黄秋怡 刘志钧 徐天魁
通 讯 员 张景国 孙银凤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