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望去,在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的朱鹮放飞驯化大网笼内,一群朱鹮正在水塘里觅食。一旦察觉有人靠近,它们便“呼啦啦”地飞向一旁的树上。
9月10日,保护区管理处鸟类保护专家陈卫华对记者说,野外放飞前,工作人员先将朱鹮从小笼舍转到大笼里进行野化训练。在这个模拟的环境内,它们要接受逃避天敌追捕、野外自行觅食、自行筑巢产卵等野外生存技能和自然繁育能力训练。
“从观察到的情况看,这些朱鹮警惕性还可以,这正是在野外环境下生存所需要的。”陈卫华介绍,他们通过持续一段时间的食物转换和野化训练,确保朱鹮熟悉本地生态环境后,再将它们放归野外。他们还会给每只朱鹮安装北斗卫星追踪系统,以便后期监测,希望这种灵动美丽的鸟儿从野化训练基地飞出后,能够在黄海之滨的广阔天地自由翱翔。
近来,保护区朱鹮项目组还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朱鹮,科普相关保护知识,呼吁大家共同关注朱鹮、参与到朱鹮保护的行动中来,为后期的朱鹮野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周边社区居民和游客纷纷表示,今后要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的行动中来,为家乡的绿色生态尽一份力。
朱鹮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鸟类之一,被称为“活化石”。在20世纪,受生态环境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其数量一度锐减至7只,因而被列为世界珍稀濒危鸟类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1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函,同意从浙江省德清县下渚湖湿地研究繁育基地调拨20只朱鹮用于建立江苏盐城野化放归种群。这批朱鹮于6月、8月分两批运抵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化训练。
“浙江朱鹮跨省落户,对于填补这一物种在我国南方的分布空白意义深远,同时也标志着我国重建朱鹮南方种群进入新阶段。”浙江省德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白洪青表示,位于盐城的珍禽保护区是滨海湿地,也是朱鹮历史分布区,具有良好的栖息条件和丰富的食物资源,十分适合朱鹮野外生存。记者 陆荣春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