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专家:儿童感染新冠也有死亡的可能

2021-08-14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原标题:中疾控专家:儿童感染新冠也有死亡的可能

◎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近期,我国已经陆续开展对12-17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这不仅因为儿童群体是针对新冠病毒建立群体免疫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因为人类对于新冠病毒的认知在不断刷新。 

在8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对于新冠病毒感染儿童的认知最近在不断更新,总体而言,儿童和青少年都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 

图源:中新网 

对新冠病毒如何危害儿童健康的认知不断被刷新 

“此前对新冠病毒的认知认为,新冠病毒对于儿童的感染发病率和患病率不高,但是随着疫情的持续传播,尤其是在一些疫情比较严重的国家,儿童患病率在不断上升。”王华庆表示,随着新一轮疫情在其他国家的反弹,一些地区的儿童患病率已经接近于去年同期的水平。 

对于新冠病毒,儿童并不会有特殊的抵抗力。 

此前一项由意大利米兰大学主导的回顾性研究甚至显示,2019年9月12日采集到的第一个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样本是来自一名8个月大的儿童,而且其血清抗体检测也呈阳性。可见,在新冠病毒传播的早期已经能够感染儿童。 

王华庆对另一个先前的认知也做了更新。他介绍,之前认为儿童患了新冠之后症状比较轻,但是现在发现,随着儿童患病的不断增多,其实在里面也有一些出现了重症,也有个别儿童出现死亡的情况。 

我国已完成6000万剂12-17岁人群接种 

按照新冠疫情疫苗接种的总体部署,各省份已经陆续开展对12-17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到目前为止,12-17岁人群接种工作在全国正在有序推进,31个省加上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总剂次数超过6000万剂。 

贺青华特别提醒,未成年人心理发育还不完善,容易发生心因性反应,各地应提前做好科普宣教。心因性反应一般发生在集中接种时,一旦某个人接种出现问题,由于内心的顾虑导致其他人也出现相似问题。 

王华庆表示,心因性反应不属于不良反应,但由于处在青春发育期,心因性反应较易发生。在我们监测的数据当中也看到有个别儿童和青少年接种疫苗之后出现了心因性反应。 

此外,12-17岁未成年人接种新冠疫苗需要有家长或监护人陪护。王华庆解释,是由于在《疫苗管理法》中要求接种医生在接种过程中需要如实告知疫苗接种的种类、疫苗的保护作用、疫苗的禁忌、疫苗的安全性和相关注意事项,同时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这些信息的获得和告知,需要监护人和家长来完成。 

家长和监护人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减少心因性反应的发生。王华庆表示,其实心因性反应是非器质性的反应,是可以预防的。比如,家长和监护人陪着儿童去接种疫苗时,自己要放松,同时也要想办法不让孩子紧张,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心因性反应。 

不良反应监测显示过敏等异常反应罕见 

那么,新冠疫苗对于年龄较低的12-17岁人群的不良反应情况如何呢? 

我国建立了不良反应监测平台对新冠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分析。王华庆表示,根据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分析,儿童和青少年接种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高于18岁以上的成人,既包括一般反应,也包括异常反应。青少年接种新冠疫苗之后出现的一般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另外是局部的疼痛、红肿。异常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虽然很罕见,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个别出现,主要为过敏性皮疹,症状也相对比较轻。 

据介绍,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8亿3245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7亿7704.6万人。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在做好疫苗接种,确保接种安全的基础上,继续有序的推进12-17岁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来源:科技日报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