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塍路南起天目山路,北至文二路,全长约1370米,马路两边,绿树成荫,曾被称为“杭州最清凉的道路之一”。马塍路的“塍”,读作chéng,指“稻田中的田埂”。
自去年10月起,马塍路历经多次提升改造,打造“诗词大道”,恢复了热闹的“马塍花市”,再塑“烟火马塍”。
一条街巷,聚满城烟火。
这个清明假期,西溪街道党工委书记楼卓鑫邀请杭州人和游客去逛逛“升级版”马塍路——
去年以来,西溪街道进一步探索“烟火马塍”共富一条街建设,不断推进沿马塍路周边65个小区、112家商铺和14家省市属单位联动共建、互融互通,让街区兴起来、旺起来、富起来,不仅引入了潮流元素、“米其林”美食,还推出了“马塍花市”、商铺联盟等品牌活动,为老街区注入了新活力。欢迎大家多来逛逛这个兼具“烟火与活力”的街区,也欢迎大家为街区建设提提建议。
再现“十里马塍花似海”“吴越养马,南宋观花。”
马塍路因钱镠曾蓄马于此而得名,“蓄马多时,达3万匹,蹄声如雷”。
南宋时期,马塍路成了杭州著名的花市。“旧闻城北有马塍,聚花成锦常留春”,宋代诗人赵汝譡曾这样描绘马塍路的盛景。彼时,花农们提篮推车,带着各色花卉入城,挑担叫卖,“十里马塍花似海”。
历史上,许多文化名人都在马塍路上住过,例如李清照、姜夔、叶适等,都曾写过记录“马塍花市”的诗句。叶适有诗云:“马塍东西花百里,锦云绣雾参差起。”
去年3月,文三路与马塍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小广场上,马塍花市首次亮相,由西溪街道文天社区的商铺联盟牵头筹办,将“满园春色”搬到了居民“家门口”,吸引了一大批市民和游客,甚至有人拎着花篮过来买花。
自那以后,马塍路上每个月都会举办主题花市。今年4月中旬,马塍花市将如期而至。
杭州最有烟火气的街区之一
要了解一座城市,就要到这座城市最有烟火气的地方去。
杭州有许多这样的地方,比如,南宋御街、小河直街、大马弄、河坊街等。而处于杭州市中心的马塍路,也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与鲜活的生活气息,成为杭州最有烟火气的街区之一。
千米马塍路,有水果店、面馆、花店、超市等112家商铺。你知道吗?外婆家的第一家门店就是在马塍路上诞生的。
从北往南,马塍路的“烟火气”就从沿街的商铺里弥漫开来。
每天一大早,“网红”店王氏烧饼门口,会飘来烧饼油条的香味,早起赶来买早点的居民总能排起长队。
马塍路8号小区隔壁,何师傅开了一家老裁缝店,是周边居民改制、干洗、织补衣服的好去处。“天冷了才是生意最好的时候呢,大家都会把大衣、外套、棉袄拿来补。”何师傅说。
1995年,何师傅从父亲手中接下了这间铺子时,他才15岁,如今,他已经快50岁了。
再往南走,一家名叫“无声发艺”的小店,因为收费便宜和技术不错,拥有不少回头客。
店里很安静,理发师老板沈国权是一位聋哑人。来店里理发,在门口的机器上下单即可,老少快剪(不含洗头),只要10元。
“无声发艺”隔壁是一家烘焙坊和一家盲人推拿店,店员大都是听障人士或视障人士。马塍花市恢复后,这几家小店也都加入了社区商铺联盟,经常参与马塍花市,免费为辖区老人、新就业群体提供服务。
有人说,马塍路的烟火气,不只是烧饼油条的香气或花市的热闹,还有这座城市互帮互助的包容。
马塍路打卡攻略清明假期,不妨跟着“导游”西溪街道党工委书记楼卓鑫,好好逛逛马塍路。
清晨
早起去“泮芳春”吃一份煎饺,皮薄底脆,可以搭配一碗小馄饨。隔壁“新丰小吃”的虾肉小笼也不错,或者去“王氏烧饼”点上一份葱油饼配无矾油条,再来一杯甜豆浆。
填饱肚子后,踱步至马塍路小广场,逛逛花市。
中午
“兵哥包子铺”的全麦包子、“梅小食”的永康肉麦饼、“点就烩”的鸡蛋饼,还有温州糯米饭,都值得一试。
吃过午饭,沿路而行,看看壁画上的“马塍故事”,小广场上的“马鞍墩”,让人遥想“钱王养马史”。拐入武林巷,可以打卡“烟火马塍”墙绘。隐藏在小区间的三两家社区咖啡馆,也值得进去坐一坐。
傍晚
落日低垂,可以去杭州首家“外婆家”尝尝老底子杭帮菜。开了20多年的东阳餐馆也不错。
如果有理发的需要,可以去“无声发艺”,试试“老师傅”沈国权的手艺。
晚上
入夜后,马塍路上的灯带亮起诗词,可以打卡杭州市中心独有的“诗词大道”。梦回马塍,诗在枝头。行走其间,仿佛在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