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拿捏”一芽一叶 杭州采茶机器人又升级了

2025-04-04  A+ A-
  《新江南网》江南区域知名综合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清明时节,杭州梅家坞附近的茶园里,一派繁忙景象,一个个“黄斗笠”在茶树间穿梭不停,抢抓农时采撷“春日金叶”。这些采茶小工中,一个“大家伙”格外引人注目。捏、切、提、抛,这个“大家伙”的爪子采起叶芽来,有模有样的。没一会儿,存储盒里就装了满满一兜嫩芽。这是浙江理工大学(下文简称“浙理工”)最新研发的第七代AI采茶机器人。

面对茶产业“用工荒”难题,浙理工武传宇教授团队历时6年技术攻关,成功突破小目标识别、地形适应等关键技术瓶颈。新一代机器人搭载光伏发电系统和轻量化双目摄像头,不仅实现24小时绿色作业,还通过“AI视觉+注意力机制算法”,在茶叶纹理、颜色高度相似背景下精准锁定一芽一叶,识别准确率达90%。

“就像大家看到的,拟人手采摘,是这个机器人的最大特点。”团队成员、浙理工机械工程学院博士周宇杰向记者介绍道,相比已经规模化应用的蔬果识别,茶叶识别的难度其实要大得多。今年这款采茶机器人在识别、采茶、行进等多方面实现迭代升级,采用光伏发电技术,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绿色环保采茶作业,且其搭载的双目摄像头更为轻便、成本更低,还能精准区分老叶与嫩芽。

和上一代机器人相比,记者发现这款还多了一双“大长腿”。原来,茶园大多位于山地丘陵,为了适应地形坑洼起伏的环境,团队对整机进行了轻量化设计,以腿式自走底盘替代之前的履带式底盘,在实现自主攀爬的同时,还将整机重量减轻了60%以上。

AI“采茶手”的速度如何?周宇杰提供了一组数据,该采茶机器人每小时大约可采两千多个叶芽,相当于一到两个成熟采茶工的采摘效率,识别精准率达90%,采茶成功率超70%,采摘精度较前代大幅提升。

“但我们的目标并非替代人工。”浙理工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贾江鸣表示,“我们是希望在人工短缺时,为名优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可能。”目前,这款机器人尚处产业化探索阶段,后续团队将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采摘效率与质量,为杭州乃至全国茶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力量。

据了解,第七代AI采茶机器人目前以采摘西湖龙井为主,新的样本测试后也可用于白茶等更多茶叶的采摘工作。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