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进行时|寻觅巴城之美 赋能乡村振兴

2024-08-15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践行新时代新青年新精神,助力新时代新乡村现代化……”8月3日,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葡天同庆 萄你欢欣”团队,带着初心使命前往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巴城镇双庙头村,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依托问卷,探寻葡萄市场现状之谜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活动初始,同学们秉承着“让市场说话”的初衷,针对18-40岁、41-65岁和66岁及以上三个年龄层,瞄准苏州、徐州、南通、泰州地区,“精准”发放调查问卷。

通过分析回收的346份调查问卷得知,约有71%的人选择超市和街边摊来选择购买葡萄,约有84%的人未听说过巴城葡萄,还有68%的人将价格实惠和品质高低作为购买葡萄时的第一考虑因素。

基于此,同学们决定将如何提高巴城葡萄品牌知名度、帮助村民采摘和销售葡萄作为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此外,他们还梳理出这些地区的不同群体对“巴城葡萄”品类发展的意见,为后期的调研活动打好基础。

躬身调研,探索巴城葡萄破局之道

作为鱼米之乡,双庙头村拥有可耕地面积为860亩,以种植水稻、油菜、三麦为主,湖、河、塘面积为600亩,主要养殖青虾、南美白对虾及四大家鱼为主。极佳的自然禀赋,同样非常适宜巴城葡萄的种植。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用脚步丈量这方土地的同学们发现,巴城葡萄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总结出巴城葡萄的客观现实:市场化不足、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互联网融合弱、品牌意识文化属性欠缺。

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和村民深入交流,广泛沟通,提出了几条巴城葡萄的“破局之道”:一是立足新媒体优势,打造品牌文化;二是挖掘其深层价值,推动葡萄产业增长;三是弘扬巴城葡萄文化,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发展基础;五是延长葡萄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并肩作战,探求巴城风土良美之姿

在当地勤劳善良的村民的带领和指导下,同学们来到蔚为壮观的巴城葡萄大棚,与他们并肩劳作,共同投入到参与农业生产、体验葡萄文化的社会实践当中。

夏日炎炎,正是农忙之时。同学们不畏酷暑,帮助多户村民出色地完成了摘葡萄、下蟹苗、喂鸡等任务。一系列的田间劳作,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同学们通过深入调研,用心发现巴城葡萄发展所面临的难题,尽心剖析问题成因,倾心帮助当地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也生动践行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乡村振兴华彩乐章”的豪情壮志。(通讯员 姜知衡)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