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xjnnet.com/d/file/about/2023-01-23/3500edddd528737372b0730a5c0d71de.jpg)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昨天,记者从市民政部门获悉,我市现共有40个省级地名文化遗产、129个市级地名文化遗产和336个县级地名文化遗产,总数达到了505个,通过编制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设立地名文化遗产碑牌、拍摄微视频、开设网站公众号专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地名文化遗产宣传和保护。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代大诗人杜牧笔下的“竹西路”“二十四桥”,入选了江苏省2023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据介绍,扬州从2015年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制度,2016年和2020年分别公布了两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共收录1086条历史地名,第一批、第二批被列入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单的共有40条,在全省位列第三。每一条“老地名”包含着民俗史实或动人故事,唤起人们对事件、人物、市井的记忆,升腾起对家乡故土的热爱。
“各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在古城、古镇、古村落评定基础上的延续,评定范围为专名沿用时间较长、地名文化内涵丰富、有重要传承价值、知名度较高的路、街、巷(里、弄、坊)、古桥梁名称。”市民政局地名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专家研究论证、公开征求意见等程序,产生了上述各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录。
“地名本寻常,亦可窥沧桑。”市地名专家黄继林说,“地名是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曲折变化,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在黄继林看来,扬州历史地名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民族、语言、社会等科学内涵。通讯员 吴兴浩 记者 姜涛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3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