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陈舟扬
明天起,南京将进入主汛期。气象部门预计,今年南京汛期气候总体偏差,旱涝并重,涝重于旱,异常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偏强。记者昨天采访获悉,为防汛工作提供“硬核”支撑,目前南京气象监测预警已经能够精准覆盖到每个街道行政区。
今年汛期降水量预计偏多二至五成
市气象台台长姜有山介绍,据预测,今年全市汛期降水量将达800—1000毫米,较常年偏多二至五成。其中,6月较常年偏多一至二成;7月较常年偏多五至八成;6—7月出现强降水集中时段的可能性较大,存在发生局部内涝以及地质灾害等可能。今年南京入梅时间较常年正常略偏早(6月17日—19日);出梅时间偏晚(7月19—20日前后),梅雨期偏长。梅雨量为320—500毫米,较常年260—300毫米也显著偏多。
姜有山说,汛期天气的预测难度,主要在于厄尔尼诺现象转变为拉尼娜现象快慢的不确定性。“当前厄尔尼诺正处于加快衰减阶段,预计本月趋于结束,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
强对流天气频发,预报难点何在?
5月27日,南京发生强降水过程,全市最高温骤降10℃,初夏一夜变初秋,让人直呼“难以捉摸”。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李惠心介绍,近期强降水主要是由于南方的低涡切变线及北方的槽线共同影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大气持水能力增加,更容易发生极端降水事件。”
影响强降水天气的因素有很多。李惠心介绍,受当前仪器和模式的分辨率限制,某些受局地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如龙卷、飑线等)影响发展起来的强对流天气还不能被完全监测。此外,局地地形等因素也增加了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难度。
即使对于相对容易预测的大尺度系统(如锋面)导致的强降水,控制大气运动的方程也是非线性且无序的。“初始值的偏差可能会导致系统产生‘蝴蝶效应’。”李惠心说。
气象监测预警已精细到每个街道
虽然强对流天气确实难以把握,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捉摸不透的强对流天气正变得愈加可测。
昨天记者来到浦口区气象局的气象观测场,只见各种设备“捕风捉云”,测量不同指标的设备从空中到地下,让气象观测场乍一看有点像“试验田”。
浦口区气象台工程师刘圆一件件向记者介绍着:“百叶箱内安装的温湿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用来测量降水量;十余米高的风塔上安装的传感器用来观测风向和风速……”
据悉,目前全市设有4部X波段雷达,能够精细化预测降水云团的位置。浦口区X波段雷达架设在老山狮子岭山顶上,它能提供降水云团反射率因子、组合反射率、回波顶高、回波底高、累积液态含水量、一小时估测降水等数据,可对强对流云团进行“核磁共振”的精准监测。除此之外,气象部门装置的毫米波云雷达、拉曼米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等,可以监测云微粒子、灰霾空中分布状态以及垂直方向的风向风速,与X波段雷达互为补充,对强对流云团的发生和发展进行精准“把脉”。
“雷达网”能够大尺度地“嗅探”云团的内部情况,深入到各个街道的气象监测站则是保障城市气象服务的“网格脉络”。目前南京每个街道都设有区域气象自动气象站,实现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雨量六要素分钟级的自动数据采集。
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陈曲说:“这些数据可在5分钟内到达气象业务人员的电脑桌面,通过强大的数据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支撑,为精细到每个街道的灾害预警、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025-02-20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4
2024-12-14
2024-12-14
2024-12-13
2024-12-13
2024-12-13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6
2024-11-06
2024-11-06
2024-11-06
2024-11-06
2024-11-06
2024-11-06
2024-11-06
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