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顶与爬土堆

2023-07-13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人人都想登顶,但登什么样的顶,才算真正的登顶呢?各有标准。

少时,每到假期,我便把家里的老牛,牵到村外一个小山丘上去放。

山丘上有个圆锥体的土堆,高六七米。据说,以前曾是个瞭望烽火台,是整个山丘最高的地方。

每次放牛时,我都会拨开乱草荆棘,费上一番气力,爬到土堆顶上去。站坐在土堆顶上,可以俯瞰山下的风景:绿油油的田野、白练般的河流、正在弯腰弓背劳作的父老乡亲……

在土堆顶之上,我会很兴奋,跟那些胆小、从未上来过的小朋友相比,我觉得自己看到了他们未看到过的风景,牛儿的活动情况,也能了如指掌,因此收获了满满的自信。

但更远一点,便是连绵的群山,每个山峰都很高,远远超过土堆的高度。有年六一儿童节,村小的老师带领我们去登山。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我们其中的部分人,才气喘吁吁地登到山顶,另一部分同学,则因体力不够,中途便由另一名老师带回去了,没能登顶。

山顶的风景,确实不一样,视野开阔,可一览众山小。远处的河流,更加美丽好看,犹如一条条飘逸的长长白缎带,无比柔美。跟我在土堆顶上看到的,大不一样。

我当然更喜欢登那样的山顶,但机会很少,要不是有老师的探路带领、同学们的陪伴,我是绝对登不上去的。

世上很多人,之所以痛苦纠结,是因为他们总认为只有登上名山、高山之巅,才算真正的成功,才有资格谈自信。

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一生能登上高山之巅的机会极少。因此,倒不如去爬一爬矮一些、用些力就能爬上的土堆顶,在稍高一些的地方,收获些小小的自信,让人生实现一次次小小的欢喜,岂不也很好?

爱到软弱

听过这样一个母亲的故事。多年求子不得,中年喜得一女。每日里捧在手里怕碎,含在嘴里怕化,真真的是掌上明珠。常常是两口子领着女儿,左手爸爸,右手妈妈,中间一朵鲜灵灵欲放的花。

生活中更是有些奢侈,只要女儿一个要求提出来,那做父母的,就算是千年万难,也要想办法满足宝贝的心愿。女儿也自然慢慢习惯了这种生活,先不用别人做,自己到先把自己娇贵了三分。

说溺爱也好,娇宠也罢,女孩儿就这样在爸妈幸福目光的注视下慢慢长大。先是初中学习程度不够好,做父母的费了不少心血,结果不了了之。重点高中上不了,父母干脆托关系花钱让她走了一所中专,本指望学一门技术,未来也有一条吃饭的出路。最后事与愿违,女儿不仅不学,还三天两头的逃课。中专没上两年,到了另一个城市去打工。那做父母的,虽唉声叹气,但也无可奈何,早早地为她打通了关系,最起码,在熟人的地方打工,孩子可以少受些罪。再后来,又是孩子的交友问题……母亲说起这些,倒没有多少埋怨的神情。只是,一遍一遍地说:“还是做父母的,做点让步吧。”这话像是说给别人,更像是自言自语。

讲起这个故事的时候,和同事正坐在一起。李老师明年就要退休了,有一个女儿还在上大学,生活自然过得紧巴而清苦。谷老师两个孩子,一个高中,一个大学,日子也不富裕。彼时,坐在阳光里,李老师一边摸着她新买的衣服,一边说:“唉,也不省着了,昨天去集市上买了两条运动裤,两件内衣,花了近七十元呢。”阳光里,李老师一脸的满足和幸福。我差点掉下眼泪。我想起,那次她无意中说起,自己的女儿仅在一次回家的途中就给自己买了六七十元的零食。我想起,李老师的儿子在省城里新买了房子。我想起,李老师每个月拿着两千多元的工资……

我想起,我的母亲,那个虽也温柔但个性极强的女人。要强了一辈子,劳累了一辈子,争胜了一辈子。唯独在我的面前,丢失了所有的骄傲。那时,我青春正盛,像一只长满刺的刺猬,疏远着母亲。她努力地接近我,我的叛逆与高傲让她一次次受伤。记忆里,怎么就没有她放弃的时候呢?

现实的生活中,与其说母爱伟大,毋宁说母亲的爱,很多时候,爱到了软弱。因为爱,只有退步。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