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情感短故事分享:妈妈们缝的那些鞋垫

2023-05-14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上个月回老家跟婆婆说起,想请她给我孩子爸缝几双鞋垫,手工纳的那种,结实。没过多久,婆婆就托人捎来一沓各种码数的鞋垫,有给他的,还有我和两个孩子的。

这些鞋垫除了有一双是用缝纫机车的,摸起来有点僵硬,其他都是手工纳的,虽然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脚,摸起来却很柔软。

鞋垫上的一排排针脚,这些小小的凸起,不仅耐磨还防滑,垫在鞋子里自带按摩脚底的功效,走路舒服着呢。

鞋垫

小时候天天和小伙伴在一起疯玩,因为出脚汗太多,鞋子里总是黏黏的。所以老妈就给我们兄妹几个做很多鞋垫,方便晾晒替换。

久而久之,每双鞋子都有几双备用鞋垫。而且我的鞋垫还是用花布缝的,比同伴的黑色蓝色都要漂亮的多。

毕竟我妈一年到头都在给人做衣服,家里各种颜色的碎布可多了。记得我刚上小学时背的书包,就是妈妈用各色花布拼凑而成的呢!

养成了垫鞋垫的习惯,长大后每次一买新鞋,都会选一双合适尺码的鞋垫放进鞋子里,要不然总觉得鞋底太薄,脚底太空,连走路都没有踏实的感觉。

第一次垫婆婆用手纳的鞋垫,让我心生惊喜,脚底感触到针脚的那种摩擦力,跟母亲用缝纫机车的鞋垫,感觉完全不同。

虽然机器的针脚也很细密,但平整有余柔软不足,垫久了就变得硬邦邦的,鞋垫洗的次数多了,脚跟处会因为常磨损而开线。

而手工纳的就不会,无论再刷再洗,鞋垫不仅没有破旧,反而变成更柔软随和,那些针脚们依旧坚守岗位,站的笔直。

婆婆不像妈妈那样对布料精挑细选,毕竟她在家里也找不到更多合适做鞋垫的花型图案。土土的,丑丑的,我却很喜欢。

上次回家看到床上放了一张稀罕物,那是婆婆给我们纳鞋垫时缝在布面中间的,用来起支撑作用,农村叫它缺子。

记得那时候大人在给孩子做鞋之前,先搅一盆杂粮糊涂在门的下半部,然后用一些旧布贴上一层又一层,晒干后把它揭下来,比着鞋样剪成所要的造型,用以支撑鞋帮鞋底的结实性。

婆婆的手艺虽然算不上精湛,而且现在眼睛昏花得越发厉害,即便如此鞋垫上的针脚却没因此乱了阵脚,一行行小小凸起的针脚,密实而匀称。

下边是我母亲的杰作,一眼就能看出做工讲究,清一色的干净图案,针脚间距很有规律,阵法颇见功底。而且用笔提前划好形状,一丝不苟,有条不紊。

在我眼里,老妈缝的鞋垫堪称工艺品,不用说朋友们一看就会喜欢上。除了给过佳音和小美,我可舍不得把它们随便送人。

虽说现在年龄增长,脚不再出脚汗了,可垫鞋垫的习惯早已无法摒弃,它们跟随那些走过的脚步,早已刻进深深意念里。

这一摞摞大小不一的鞋垫,每每看在眼里,垫在鞋里,就有一股暖流从脚底涌上心头,那细密的针脚里,流淌的都是妈妈们的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幸福如我,至今还有两位老娘疼爱,纵有千言万语,也话不尽我对她们的感恩之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然我囊中羞涩,能力有限,依然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回报这份血浓于水的恩情。

明天,想回家去看看两位老娘——这世上最疼我的两位老人!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