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河北石家庄、邢台等地陆续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压力进一步加大。为严防疫情扩散,河北省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全面排查追踪,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严格集中隔离场所规范管理,严格预检分诊和院感控制,强化冷链食品和非冷链物品全链条监管,坚决用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全力以赴、严控疫情!一起来看河北日报全媒体记者在疫情防控一线带来的报道↓↓↓
1月8日下午,来自省老年病医院的护士刘静涵正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上门采样,已经连续7个多小时水米未进仍坚持工作,毫无怨言。经过连续三天的紧张工作,石家庄市裕华区裕华路街道青一社区核酸采样工作基本完成。通讯员杜娟摄
1月8日下午,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的工作人员正在接收送检病例样本。河北日报记者任学光摄
1月8日下午,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的工作人员张弘、田会方正在对疑似病例样本进行核酸提出。河北日报记者任学光摄
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是该市全员核酸检测的复核实验室,承担着对全市疑似病例样本进行检测的重任。1月2日至1月8日凌晨,该试验所已经完成3058份疑似病例样本的检测,为石家庄市全员核酸检测筑起最后的“防线”。
1月8日,石家庄桥西区乐汇城永辉超市绿色蔬菜区,蔬菜储备量充足。王丽萍摄
1月8日,石家庄桥西区乐汇城永辉超市内,一名配送员正在核对需配送的物品是否齐全。王丽萍摄
1月8日,石家庄建华南大街尖岭小区附近,医务人员和社区工作者们正在进行核算采样的查漏补缺工作。王丽萍摄
1月8日上午,石家庄市妇产医院核酸检测队在广合社区完成检测任务,3天来共完成4个社区3655人的核酸采集工作。
1月8日,邢台市区居民小区在核酸检测期间开启“封控”模式。这是邢台市信都区文苑社区南大汪双子座生活区,社区干部和志愿者按相关要求,严格管理小区居民出入。河北日报记者邢云摄
1月8日,石家庄市桥西区隆景华庭小区,物业工作人员配合东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彭景,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核酸检测。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1月8日12时许,在石家庄各个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仍没有停止。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1月8日,槐底街道办事处综合执法队工作人员挨家挨户通知,排查核酸检测遗检人员。张晓晴摄
1月8日12时许,河北云臻世纪大饭店工作人员将“世纪大包”送到华西社区,并由社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送到负责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手中。姚丽妍摄
整理物资、调试设备,浙江省支援河北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准备工作。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1月8日中午12时许,在河北医大一院,浙江省支援河北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们正在调试设备,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投入战斗。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强制”让队员们休息后,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所所长张世勇又回到自己座位上。从上午9点半到现在,仅手机电话他已经接到30个。河北日报记者赵杰、霍相博摄
1月8日中午,在石家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调度中心,准备好的饭菜已经送到办公室,但流调队员们仍在忙碌中。河北日报记者赵杰、霍相博摄
1月8日12时许,浙江省、江苏省医疗队医疗物资已到达河北医大一院,正组织卸车。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1月8日11时许,浙江省、江苏省医疗队医疗物资已到达河北医大一院,目前正组织卸车。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1月8日,河北医大一院,浙江省支援河北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医疗队领队姚强独家接受河北日报记者采访。姚强介绍说,103名队员携100余台设备25万份试剂援冀,新建实验室下午5点投用。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长时间紧张的工作,流调队员十分疲惫,只能随便找个地方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儿。河北日报记者赵杰、霍相博摄
工作时,张世勇如钢铁一般,每天通宵达旦。但是提到家人,他却突然落泪:“这几天,除了昨天回去换了件衣服,其他时间根本没时间联系。我知道他们很惦记我,我也很想他们。但是形势严峻,我不能让流调工作掉队。”河北日报记者赵杰、霍相博摄
自1月2日开始,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大队大队长张世勇已在防控一线奋战120多个小时,累计休息时间不足7小时。核实数据,上报进度,开展培训,统筹流调任务,参加专家会议……河北日报记者赵杰、霍相博摄
1月8日上午,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应急队医护人员到达指定地点,开始了一天紧张忙碌的核酸检测工作。
广合大厦小区有一位96岁的老奶奶刘志恒,她因为行动不便很少下楼,听说这几天需要全市全员采集核酸,她很焦急。石家庄市妇产医院产七科任晓佳听闻后,便主动上门为老奶奶采集核酸,她蹲下来小心翼翼的为老奶奶采集,尽量减少她的不适感。任晓佳还是一名支援武汉医疗队的成员。石家庄市妇产医院供图
1月8日上午,在其他疫情防控现场,各项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
1月8日,河北医大一院的国家公共检测实验室内,医护人员对核酸标本进行检测。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1月8日上午10时30分许,河北医大一院的国家公共检测实验室内,医护人员正在对社区收集上来的核酸标本进行检测。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接近上午11时,石家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调度中心办公室内,流调队员们仍在持续紧张工作。下面,再随河北日报另一路记者,走进河北医大一院的国家公共检测实验室,探访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标本检测工作。
记者采访流调队员。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快,要想控制传染源、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查获”病毒。流调队员们在和时间赛跑。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行程轨迹,在一个个看似毫不相关的片断中,精准“查获”病毒的藏身之地,流调队员必须有敏锐的眼光和缜密的思维。
病人多大年龄、哪里人、住在哪里、家里有什么人;什么时候开始不舒服、有哪些症状;发病前14天到过哪些地方、都和什么接触了,是否接触过新冠肺炎病人和类似发热病人,是否接触过什么野生动物;接触的方式是什么、接触程度如何、有没有戴口罩;怎么来的医院,坐公交车还是开车……
蹲着的、坐着的、站着的,这些奋战在一线的流调队员,是寻找病毒的“福尔摩斯”。河北日报记者赵杰、霍相博摄
方便面、火腿肠、行李箱……1月8日上午10时,石家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调度中心办公室内,流调队员工作有序,从办公室内准备的应急食品、物资,可以看出这里工作的紧张气氛。河北日报记者赵杰、霍相博摄
流调要干啥?了解过去、现在和将来!听流调队员万丽介绍流调工作内容。河北日报记者赵杰、霍相博摄
“吃饭到两点?回来也是坐这个车吗?还参加过其他满月酒、红白事活动吗?”流调队员开展调查,事无巨细,追查到底。河北日报记者赵杰、霍相博摄
1月8日9时20分,流调队员正在抓紧时间整理流调报告。目前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有流调队员64人,分32组,每一组都24小时待命。河北日报记者赵杰、霍相博摄
记者进入石家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调度中心,实地探访“福尔摩斯”流调队员工作情况。出镜/河北日报记者霍相博 拍摄/河北日报记者赵杰
1月8日8时30分,石家庄市长安区康华园小区居民正在排队做核酸检测。为了提高效率,避免人员聚集,该小区按单元楼分别设置检测点,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按时段通知居民,每10人一组分别检测,其余少量人员按时段分别排队候检。人性化的检测方式,受到居民认可。河北日报记者马彦铭摄
1月7日21时56分、22时37分,东方航空公司MU9003航班和长龙航空公司GJ6001航班先后降落石家庄机场,来自江苏省的106名检验医疗队员以及来自浙江省的103名核酸检测医疗队员冒着严寒驰援燕赵,协助石家庄市、邢台市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河北日报通讯员张毓摄
“小朋友真棒!给你打一百分!”“阿姨,我也给你打一百分!”1月8日0时10分许,石家庄心海假日小区核酸检测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来自石家庄市高新区郄马镇卫生院的一名医护人员和一位小朋友互相鼓励。郄马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从1月7日7时到高新区各社区开始检测工作,一直坚持到了次日凌晨。河北日报记者尹翠莉摄
1月8日0时10分许,石家庄心海假日小区核酸检测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来自石家庄市高新区郄马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从1月7日7时到高新区各社区开始检测工作,一直坚持到了次日凌晨。河北日报记者尹翠莉摄
“既然我们到了疫情防控最危险的一线,那就让我们坚守到底吧,不能再让其他同志来冒风险。”藁城区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张月礼说。
1月7日晚23时,在石家庄市藁城区小果庄村和刘家佐村疫情防控检查点,执勤民警疲惫地靠在车上座位里休息。这两个防控点共22人,从1月2日下午5时到岗执行疫情防控工作任务,藁城区公安局民警就一直坚守在一线,吃住在车上,每天两班倒。网友:看得让人心疼。
7日晚8时许,来自浙江的103名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冒着严寒在杭州集结,携带数十台套检测设备、25万份检测试剂,搭乘两架包机奔赴石家庄和邢台参加社区大规模核酸检测,协助疫情防控。
1月7日晚,江苏省支援河北省的检验医疗队106名医务人员携带设备、耗材、防护物资,在南京禄口机场集结。晚8时11分,队员们乘坐的飞机起飞,抵达河北后队员将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1月7日晚21时许,寒风中,在小果庄村防控点执勤的藁城公安民警在轮流吃晚饭。石家庄市公安局供图
1月7日晚,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科研人员张楠、姜磊在赵县社区采集核酸检测样本结束后,由于长时间带手套,手被泡地发白起皱。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供图
用我画笔感谢你!石家庄长安区尚乘源小区居民送给医务人员的画,表达他们的感谢之情。河北日报记者薛慧娟摄
1月7日20时,石家庄长安区尚乘源小区的核酸检测工作接近尾声。来自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王媛媛在社区工作人员带领下,入户为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居民采集咽拭子样本。到21时,她已经采集了13份样本。1月6日,她和同事们日夜工作,一直奋战到7日凌晨2时。河北日报记者薛惠娟摄
除了驻守检测点检测以外,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应急队3人小分队还赶往当地村镇,为近60人进行了上门入户核酸检测,有行动不便的老者,有刚满月的婴儿,有坐月子的母亲,还有卧病在床的患者……尽管天气寒冷、任务艰巨,但大家一个个感激的眼神、一句句致谢的话语,就让这些医务工作者倍感温暖,驱散了凛冬的严寒,忘却了身体的疲惫。
这是20时拍摄的夜幕下的石家庄市槐安路,几乎没有车辆经过,看见的只有万家灯火,哪一盏是你家的?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1月7日18:00,寒冷的冬夜,石家庄市政公司宿舍居民核酸检测有序进行。河北新闻网王冬摄
1月7日晚6时许,河北省儿童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在深泽县北方明珠小区,加紧进行核算样本采集工作。河北省儿童医院提供
1月7日晚6时,航拍石家庄站夜景,站外人车稀少。河北日报记者霍艳恩摄
广安社区居民高老太已92岁高龄,行动不便,1月7日,石家庄妇产医院第十六党支部檀永攀上门为其采集核酸。石家庄妇产医院供图
1月7日16时许,一辆公交移动核酸检测车开进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开始核酸检测,17时许完成了全校591份学生、教师、外教(以及外教家属)、员工的核酸检测工作。河北日报记者桑珊、马利 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供图
1月7日,夜色降临,青银高速南宫口,该检查点工作人员仍在坚守在岗位上,他们严控车辆和人员出入,承担着“外不输出”的重任。工作人员执勤之余在哪儿休息,后勤保障是否到位?记者登上作为临时休息点的移动警务室实地探访。河北日报记者王永晨摄制
1月7日傍晚,青银高速南宫出入口,零下7摄氏度,工作人员仍坚守岗位。
1月7日,邢台市柏乡县进行全员免费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图为邢台市柏乡县南马中心小学,医务人员对学生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河北日报记者桑珊 通讯员栗剑兵摄
1月7日,夕阳西下,气温渐低,石家庄市中医院医疗队顶着饥饿与严寒,马不停蹄转战第三个核酸检测地点石家庄市交管局宿舍,迅速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从早上九点开始到现在,所有队员与志愿者连续工作8个多小时未进食进水,只为减少群众等待时间,早日完成核酸检测任务。石家庄市中医院党宣处刘晓怡摄
抗疫一线党旗红!1月7日,石家庄妇产医院230余名共产党员为广大市民进行核酸检测。石家庄妇产医院供图
石家庄市中医院医疗队在石纺小区为孩子检测核酸,为了让小朋友尽量配合,医护人员耐心讲解,动作轻柔,顺利为每一个小患者完成核酸检测工作。
石家庄市裕华区槐中路138号亚太宿舍居民正在进行核酸检测。河北新闻网石滨摄
1月7日,石家庄市裕华区国仕山小区内,核酸检测正在有序进行。当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4度,为了提高效率、减少拥挤、避免居民受冻,检测在小区负二层地下车库进行,居民按楼栋分批检测。物业工作人员介绍,该小区18栋楼1600余户居民的检测任务预计将在8小时以内全部完成。河北日报记者高珊、王思达摄
为应对极寒天气,1月7日,在国家电投集团东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热力分公司的大温差南厂车间,职工芦云飞根据指令在设备运行期间调节零网回水阀门开度。因疫情影响,部分员工无法到岗工作,芦云飞和其他在岗同事开启了“72小时”工作模式,保障居民居家温暖。受访者供图
1月7日下午,石家庄市裕华区槐底街道电力小区,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河北日报记者赵杰、赵海江摄
按照医护人员叫到的名字,石家庄市裕华区槐底街道电力小区居民有序进行检测。河北日报记者赵杰、赵海江摄
1月7日下午,石家庄市裕华区槐底街道电力小区,来自唐山丰润中医医院的殷淼和汪丹已经投入居民核酸检测工作。河北日报记者赵杰、赵海江摄
1月7日下午,石家庄市高新区珠峰国际花园小区居民的核酸检测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河北新闻网郎玉方摄
2021年1月6日起,在石家庄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河北全省已进入战时状态。石太运营中心南防口收费站积极配合当地交通、卫生部门做好所有出入口车辆司乘人员体温检测,严把收费站口出入关,确保不漏一车一人。
石家庄市二十二中学初三学生心声:我喜欢站在长乐门上, 眺望滹沱河闪烁的波光, 我喜欢站在裕彤体育场, 用力呐喊助力永昌, 我喜欢在土门关里, 听薛大爷掌灯的锣声 把这夜空照亮, 我喜欢解放广场, 曾经的辉煌和如今安静的模样。 而今, 我们正在经历着 一场有准备的战斗, 一场定能胜利的战斗, 让我们一起为河北加油! 为石家庄加油!
石家庄市建明小学一学生看到医护人员正在进行核酸检测,以手语操感谢医护人员的守护,石家庄加油!河北加油!愿所有人都健康!
1月7日15时15分,青岛一家专业消毒公司到南宫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始每日一次的环境消杀工作。自3日以来,他们每天负责对隔离点和部分单位的室内环境和公共环境进行专业消杀。河北日报记者闫立军、王永晨摄
1月7日,石家庄市鹿泉区获鹿镇黄峪村,医务人员为全村村民做好核酸检测后,累得坐下就睡着了。河北日报通讯员安宁摄
1月7日,石家庄鹿泉区水利局供水企业对厂区进行全方位消毒作业。河北日报通讯员王璇摄
1月7日14时许,石家庄市裕华区石府社区居民在接受核酸检测。大家10人一组,有序接受检测。
1月7日下午2点40分,石家庄市桥西区富华社区的工作人员匆忙吃完简单的午餐,又投入到组织居民核酸检测的紧张工作中。河北新闻网宋娜摄
1月7日,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医护人员在建明小区采集时,小朋友给寒风中采集核酸的医务人员送来小花束。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供图
1月7日下午14时50分,在石家庄市新华区尚宾城一位工作人员耐心地给小朋友进行咽拭子采样。聂榕桓摄
1月7日14时许,邢台南宫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场工作繁忙有序。河北日报记者闫立军、王永晨摄
1月7日13:30左右,石家庄市新华路278号省四建宿舍开始做居民核酸检测。志愿者提前将信息登记表送到居民家中,为检测节约时间。河北新闻网田微摄
1月7日,石家庄市中医院医务人员在市客运总站为市民进行核酸检测。
1月7日午后,在长安区书香华苑小区,石家庄市中医院医护人员在严寒中坚守岗位,放弃吃饭时间,加紧采集核酸样本。从早上7时到现在,他们已经连续7小时未喝水、进食。石家庄市中医院供图
1月7日下午2时许,邢台南宫市街头商业门脸依然保持关闭状态。河北日报记者闫立军、王永晨摄
1月7日,公交公司车长对公交车进行进场前消毒。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1月7日,河北省中医院核酸检测队队员收到社区小朋友送来的表达感谢的图画。
连日来,河北石家庄、邢台等地陆续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压力进一步加大。为严防疫情扩散,河北省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全面排查追踪,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严格集中隔离场所规范管理,严格预检分诊和院感控制,强化冷链食品和非冷链物品全链条监管,坚决用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全力以赴、严控疫情!一起来看河北日报全媒体记者在疫情防控一线带来的报道↓↓↓
1月8日下午,来自省老年病医院的护士刘静涵正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上门采样,已经连续7个多小时水米未进仍坚持工作,毫无怨言。经过连续三天的紧张工作,石家庄市裕华区裕华路街道青一社区核酸采样工作基本完成。通讯员杜娟摄
1月8日下午,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的工作人员正在接收送检病例样本。河北日报记者任学光摄
1月8日下午,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的工作人员张弘、田会方正在对疑似病例样本进行核酸提出。河北日报记者任学光摄
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是该市全员核酸检测的复核实验室,承担着对全市疑似病例样本进行检测的重任。1月2日至1月8日凌晨,该试验所已经完成3058份疑似病例样本的检测,为石家庄市全员核酸检测筑起最后的“防线”。
1月8日,石家庄桥西区乐汇城永辉超市绿色蔬菜区,蔬菜储备量充足。王丽萍摄
1月8日,石家庄桥西区乐汇城永辉超市内,一名配送员正在核对需配送的物品是否齐全。王丽萍摄
1月8日,石家庄建华南大街尖岭小区附近,医务人员和社区工作者们正在进行核算采样的查漏补缺工作。王丽萍摄
1月8日上午,石家庄市妇产医院核酸检测队在广合社区完成检测任务,3天来共完成4个社区3655人的核酸采集工作。
1月8日,邢台市区居民小区在核酸检测期间开启“封控”模式。这是邢台市信都区文苑社区南大汪双子座生活区,社区干部和志愿者按相关要求,严格管理小区居民出入。河北日报记者邢云摄
1月8日,石家庄市桥西区隆景华庭小区,物业工作人员配合东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彭景,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核酸检测。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1月8日12时许,在石家庄各个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仍没有停止。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1月8日,槐底街道办事处综合执法队工作人员挨家挨户通知,排查核酸检测遗检人员。张晓晴摄
1月8日12时许,河北云臻世纪大饭店工作人员将“世纪大包”送到华西社区,并由社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送到负责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手中。姚丽妍摄
整理物资、调试设备,浙江省支援河北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准备工作。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1月8日中午12时许,在河北医大一院,浙江省支援河北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们正在调试设备,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投入战斗。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强制”让队员们休息后,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所所长张世勇又回到自己座位上。从上午9点半到现在,仅手机电话他已经接到30个。河北日报记者赵杰、霍相博摄
1月8日中午,在石家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调度中心,准备好的饭菜已经送到办公室,但流调队员们仍在忙碌中。河北日报记者赵杰、霍相博摄
1月8日12时许,浙江省、江苏省医疗队医疗物资已到达河北医大一院,正组织卸车。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1月8日11时许,浙江省、江苏省医疗队医疗物资已到达河北医大一院,目前正组织卸车。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1月8日,河北医大一院,浙江省支援河北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医疗队领队姚强独家接受河北日报记者采访。姚强介绍说,103名队员携100余台设备25万份试剂援冀,新建实验室下午5点投用。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长时间紧张的工作,流调队员十分疲惫,只能随便找个地方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儿。河北日报记者赵杰、霍相博摄
工作时,张世勇如钢铁一般,每天通宵达旦。但是提到家人,他却突然落泪:“这几天,除了昨天回去换了件衣服,其他时间根本没时间联系。我知道他们很惦记我,我也很想他们。但是形势严峻,我不能让流调工作掉队。”河北日报记者赵杰、霍相博摄
自1月2日开始,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大队大队长张世勇已在防控一线奋战120多个小时,累计休息时间不足7小时。核实数据,上报进度,开展培训,统筹流调任务,参加专家会议……河北日报记者赵杰、霍相博摄
1月8日上午,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应急队医护人员到达指定地点,开始了一天紧张忙碌的核酸检测工作。
广合大厦小区有一位96岁的老奶奶刘志恒,她因为行动不便很少下楼,听说这几天需要全市全员采集核酸,她很焦急。石家庄市妇产医院产七科任晓佳听闻后,便主动上门为老奶奶采集核酸,她蹲下来小心翼翼的为老奶奶采集,尽量减少她的不适感。任晓佳还是一名支援武汉医疗队的成员。石家庄市妇产医院供图
1月8日上午,在其他疫情防控现场,各项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
1月8日,河北医大一院的国家公共检测实验室内,医护人员对核酸标本进行检测。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1月8日上午10时30分许,河北医大一院的国家公共检测实验室内,医护人员正在对社区收集上来的核酸标本进行检测。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接近上午11时,石家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调度中心办公室内,流调队员们仍在持续紧张工作。下面,再随河北日报另一路记者,走进河北医大一院的国家公共检测实验室,探访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标本检测工作。
记者采访流调队员。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快,要想控制传染源、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查获”病毒。流调队员们在和时间赛跑。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行程轨迹,在一个个看似毫不相关的片断中,精准“查获”病毒的藏身之地,流调队员必须有敏锐的眼光和缜密的思维。
病人多大年龄、哪里人、住在哪里、家里有什么人;什么时候开始不舒服、有哪些症状;发病前14天到过哪些地方、都和什么接触了,是否接触过新冠肺炎病人和类似发热病人,是否接触过什么野生动物;接触的方式是什么、接触程度如何、有没有戴口罩;怎么来的医院,坐公交车还是开车……
蹲着的、坐着的、站着的,这些奋战在一线的流调队员,是寻找病毒的“福尔摩斯”。河北日报记者赵杰、霍相博摄
方便面、火腿肠、行李箱……1月8日上午10时,石家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调度中心办公室内,流调队员工作有序,从办公室内准备的应急食品、物资,可以看出这里工作的紧张气氛。河北日报记者赵杰、霍相博摄
流调要干啥?了解过去、现在和将来!听流调队员万丽介绍流调工作内容。河北日报记者赵杰、霍相博摄
“吃饭到两点?回来也是坐这个车吗?还参加过其他满月酒、红白事活动吗?”流调队员开展调查,事无巨细,追查到底。河北日报记者赵杰、霍相博摄
1月8日9时20分,流调队员正在抓紧时间整理流调报告。目前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有流调队员64人,分32组,每一组都24小时待命。河北日报记者赵杰、霍相博摄
记者进入石家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调度中心,实地探访“福尔摩斯”流调队员工作情况。出镜/河北日报记者霍相博 拍摄/河北日报记者赵杰
1月8日8时30分,石家庄市长安区康华园小区居民正在排队做核酸检测。为了提高效率,避免人员聚集,该小区按单元楼分别设置检测点,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按时段通知居民,每10人一组分别检测,其余少量人员按时段分别排队候检。人性化的检测方式,受到居民认可。河北日报记者马彦铭摄
1月7日21时56分、22时37分,东方航空公司MU9003航班和长龙航空公司GJ6001航班先后降落石家庄机场,来自江苏省的106名检验医疗队员以及来自浙江省的103名核酸检测医疗队员冒着严寒驰援燕赵,协助石家庄市、邢台市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河北日报通讯员张毓摄
“小朋友真棒!给你打一百分!”“阿姨,我也给你打一百分!”1月8日0时10分许,石家庄心海假日小区核酸检测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来自石家庄市高新区郄马镇卫生院的一名医护人员和一位小朋友互相鼓励。郄马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从1月7日7时到高新区各社区开始检测工作,一直坚持到了次日凌晨。河北日报记者尹翠莉摄
1月8日0时10分许,石家庄心海假日小区核酸检测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来自石家庄市高新区郄马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从1月7日7时到高新区各社区开始检测工作,一直坚持到了次日凌晨。河北日报记者尹翠莉摄
“既然我们到了疫情防控最危险的一线,那就让我们坚守到底吧,不能再让其他同志来冒风险。”藁城区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张月礼说。
1月7日晚23时,在石家庄市藁城区小果庄村和刘家佐村疫情防控检查点,执勤民警疲惫地靠在车上座位里休息。这两个防控点共22人,从1月2日下午5时到岗执行疫情防控工作任务,藁城区公安局民警就一直坚守在一线,吃住在车上,每天两班倒。网友:看得让人心疼。
7日晚8时许,来自浙江的103名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冒着严寒在杭州集结,携带数十台套检测设备、25万份检测试剂,搭乘两架包机奔赴石家庄和邢台参加社区大规模核酸检测,协助疫情防控。
1月7日晚,江苏省支援河北省的检验医疗队106名医务人员携带设备、耗材、防护物资,在南京禄口机场集结。晚8时11分,队员们乘坐的飞机起飞,抵达河北后队员将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1月7日晚21时许,寒风中,在小果庄村防控点执勤的藁城公安民警在轮流吃晚饭。石家庄市公安局供图
1月7日晚,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科研人员张楠、姜磊在赵县社区采集核酸检测样本结束后,由于长时间带手套,手被泡地发白起皱。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供图
用我画笔感谢你!石家庄长安区尚乘源小区居民送给医务人员的画,表达他们的感谢之情。河北日报记者薛慧娟摄
1月7日20时,石家庄长安区尚乘源小区的核酸检测工作接近尾声。来自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王媛媛在社区工作人员带领下,入户为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居民采集咽拭子样本。到21时,她已经采集了13份样本。1月6日,她和同事们日夜工作,一直奋战到7日凌晨2时。河北日报记者薛惠娟摄
除了驻守检测点检测以外,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应急队3人小分队还赶往当地村镇,为近60人进行了上门入户核酸检测,有行动不便的老者,有刚满月的婴儿,有坐月子的母亲,还有卧病在床的患者……尽管天气寒冷、任务艰巨,但大家一个个感激的眼神、一句句致谢的话语,就让这些医务工作者倍感温暖,驱散了凛冬的严寒,忘却了身体的疲惫。
这是20时拍摄的夜幕下的石家庄市槐安路,几乎没有车辆经过,看见的只有万家灯火,哪一盏是你家的?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1月7日18:00,寒冷的冬夜,石家庄市政公司宿舍居民核酸检测有序进行。河北新闻网王冬摄
1月7日晚6时许,河北省儿童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在深泽县北方明珠小区,加紧进行核算样本采集工作。河北省儿童医院提供
1月7日晚6时,航拍石家庄站夜景,站外人车稀少。河北日报记者霍艳恩摄
广安社区居民高老太已92岁高龄,行动不便,1月7日,石家庄妇产医院第十六党支部檀永攀上门为其采集核酸。石家庄妇产医院供图
1月7日16时许,一辆公交移动核酸检测车开进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开始核酸检测,17时许完成了全校591份学生、教师、外教(以及外教家属)、员工的核酸检测工作。河北日报记者桑珊、马利 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供图
1月7日,夜色降临,青银高速南宫口,该检查点工作人员仍在坚守在岗位上,他们严控车辆和人员出入,承担着“外不输出”的重任。工作人员执勤之余在哪儿休息,后勤保障是否到位?记者登上作为临时休息点的移动警务室实地探访。河北日报记者王永晨摄制
1月7日傍晚,青银高速南宫出入口,零下7摄氏度,工作人员仍坚守岗位。
1月7日,邢台市柏乡县进行全员免费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图为邢台市柏乡县南马中心小学,医务人员对学生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河北日报记者桑珊 通讯员栗剑兵摄
1月7日,夕阳西下,气温渐低,石家庄市中医院医疗队顶着饥饿与严寒,马不停蹄转战第三个核酸检测地点石家庄市交管局宿舍,迅速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从早上九点开始到现在,所有队员与志愿者连续工作8个多小时未进食进水,只为减少群众等待时间,早日完成核酸检测任务。石家庄市中医院党宣处刘晓怡摄
抗疫一线党旗红!1月7日,石家庄妇产医院230余名共产党员为广大市民进行核酸检测。石家庄妇产医院供图
石家庄市中医院医疗队在石纺小区为孩子检测核酸,为了让小朋友尽量配合,医护人员耐心讲解,动作轻柔,顺利为每一个小患者完成核酸检测工作。
石家庄市裕华区槐中路138号亚太宿舍居民正在进行核酸检测。河北新闻网石滨摄
1月7日,石家庄市裕华区国仕山小区内,核酸检测正在有序进行。当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4度,为了提高效率、减少拥挤、避免居民受冻,检测在小区负二层地下车库进行,居民按楼栋分批检测。物业工作人员介绍,该小区18栋楼1600余户居民的检测任务预计将在8小时以内全部完成。河北日报记者高珊、王思达摄
为应对极寒天气,1月7日,在国家电投集团东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热力分公司的大温差南厂车间,职工芦云飞根据指令在设备运行期间调节零网回水阀门开度。因疫情影响,部分员工无法到岗工作,芦云飞和其他在岗同事开启了“72小时”工作模式,保障居民居家温暖。受访者供图
1月7日下午,石家庄市裕华区槐底街道电力小区,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河北日报记者赵杰、赵海江摄
按照医护人员叫到的名字,石家庄市裕华区槐底街道电力小区居民有序进行检测。河北日报记者赵杰、赵海江摄
1月7日下午,石家庄市裕华区槐底街道电力小区,来自唐山丰润中医医院的殷淼和汪丹已经投入居民核酸检测工作。河北日报记者赵杰、赵海江摄
1月7日下午,石家庄市高新区珠峰国际花园小区居民的核酸检测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河北新闻网郎玉方摄
2021年1月6日起,在石家庄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河北全省已进入战时状态。石太运营中心南防口收费站积极配合当地交通、卫生部门做好所有出入口车辆司乘人员体温检测,严把收费站口出入关,确保不漏一车一人。
石家庄市二十二中学初三学生心声:我喜欢站在长乐门上, 眺望滹沱河闪烁的波光, 我喜欢站在裕彤体育场, 用力呐喊助力永昌, 我喜欢在土门关里, 听薛大爷掌灯的锣声 把这夜空照亮, 我喜欢解放广场, 曾经的辉煌和如今安静的模样。 而今, 我们正在经历着 一场有准备的战斗, 一场定能胜利的战斗, 让我们一起为河北加油! 为石家庄加油!
石家庄市建明小学一学生看到医护人员正在进行核酸检测,以手语操感谢医护人员的守护,石家庄加油!河北加油!愿所有人都健康!
1月7日15时15分,青岛一家专业消毒公司到南宫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始每日一次的环境消杀工作。自3日以来,他们每天负责对隔离点和部分单位的室内环境和公共环境进行专业消杀。河北日报记者闫立军、王永晨摄
1月7日,石家庄市鹿泉区获鹿镇黄峪村,医务人员为全村村民做好核酸检测后,累得坐下就睡着了。河北日报通讯员安宁摄
1月7日,石家庄鹿泉区水利局供水企业对厂区进行全方位消毒作业。河北日报通讯员王璇摄
1月7日14时许,石家庄市裕华区石府社区居民在接受核酸检测。大家10人一组,有序接受检测。
1月7日下午2点40分,石家庄市桥西区富华社区的工作人员匆忙吃完简单的午餐,又投入到组织居民核酸检测的紧张工作中。河北新闻网宋娜摄
1月7日,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医护人员在建明小区采集时,小朋友给寒风中采集核酸的医务人员送来小花束。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供图
1月7日下午14时50分,在石家庄市新华区尚宾城一位工作人员耐心地给小朋友进行咽拭子采样。聂榕桓摄
1月7日14时许,邢台南宫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场工作繁忙有序。河北日报记者闫立军、王永晨摄
1月7日13:30左右,石家庄市新华路278号省四建宿舍开始做居民核酸检测。志愿者提前将信息登记表送到居民家中,为检测节约时间。河北新闻网田微摄
1月7日,石家庄市中医院医务人员在市客运总站为市民进行核酸检测。
1月7日午后,在长安区书香华苑小区,石家庄市中医院医护人员在严寒中坚守岗位,放弃吃饭时间,加紧采集核酸样本。从早上7时到现在,他们已经连续7小时未喝水、进食。石家庄市中医院供图
1月7日下午2时许,邢台南宫市街头商业门脸依然保持关闭状态。河北日报记者闫立军、王永晨摄
1月7日,公交公司车长对公交车进行进场前消毒。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1月7日,河北省中医院核酸检测队队员收到社区小朋友送来的表达感谢的图画。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